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回到三国当校长 > 0028 科研带头人党爱国

0028 科研带头人党爱国

不过党爱国的《专利法》和工匠等级制度虽然制定了出来,他却没有急吼吼地在全国推行,而是只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这部分工匠中颁布实行了。等以后这边的工匠得了好处,他再有计划地在其它地方的工匠中宣传一番,其它地方的工匠自然会跑过来。

到那时,当地的世家大族如果还不主动跟着他学习,而是想要通过束缚工匠的人身自由来留住人才的话……哼哼,党爱国可不会对他们客气。嗯……到时候就给他们扣上人权问题的大帽子吧。

=====我是有技术的分割线=====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党爱国一直带着跟班们在造纸工匠、木匠和铁匠们的作坊之中来回跑。而且他已经正式将作坊“升级”成了工厂,要求所有工人都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一个人只求先精通一个生产步骤即可。

至于标准化的问题,他就没有找铁匠和木匠了,而是找的专门为皇帝制作精巧玩物的精密器械工匠和制造首饰的金艺工匠来制作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并且尝试着制作游标卡尺和其它量具。不过因为游标卡尺他只在初高中实验课时接触过,测量原理记得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大概的造型,所以还要再研究研究。

但是关于长度单位,党爱国并没有非得用“米”这个单位,而是延续了旧的“尺寸”单位制。因为标准化的关键并不在于标准长度究竟是多长,而只是在于所有的量具是不是相同。为了减少热胀冷缩带来的误差,党爱国打算先让制造量具的工匠们先用尽可能多种类的材料制造出几乎完全相同的直尺,记录下一年间的热胀冷缩率后,再选择出最合适的材料。

在此之前,虽然没有十分精确的量具,但党爱国还是指导木匠和铁匠一起做出了几种最简单的机床。比如木匠用的刨床、锯床、磨床等,铁匠用的锻造车床、切削车床、磨床等。

这些车床在汉末三国时期并不是做不出来,但党爱国要求他们赶工造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工匠们心里都颇有微词。而最后造出来的结果也的确如此,因为车床精度太差,车床动力也不够强劲,所以利用人力踩自行车来驱动的各种车床不仅加工速度慢,加工质量更是比不上一个学了一两个月后的学徒工。

这种情况自然在党爱国的预料之内,毕竟古代人并不是傻子,该用工具和机械的地方他们也绝对不会非得用人力去干。像党爱国在去洛阳附近的荥阳官营冶铁工坊“河一”挖角诸治监的优秀铁匠时,就看见了光武帝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设计出的水力鼓风机——“水排”。

于是他带着木匠和铁匠们研究起这些不怎么样的车床,主要是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分析,为什么机械制造没有人工做的好。

比如木工刨床,之所以刨刀将木头刨得凹凸不平,一是因为车床工作的时候,会不停震动;二是因为刨得太深,刨不动时刀具就直接把刨起的木片给掰断了;三是因为夹具夹得不是很紧,刨一刨,刀具就向里面滑一点或者歪一点;四是因为动力不均匀,刨刀速度时快时慢,快的时候能刨动的地方,慢下来就过不去了等等。

然后党爱国就带着木匠和铁匠,一点点改进这些问题。车床震动是因为零件之间缝隙太大,那么就一个个制造出最合适的零件换上;有时刨得太深,那么就设置一些格子,限定刨刀调整一次只能向下移动一小格;夹具夹不紧,就重新设计全方位固定的夹具;人的动力不均匀,就换成牛马和冶铁水排那样的水力。

这样改善之后,木工刨床起码可以达到熟练学徒工的水平了。虽然木匠们还是认为这样费了一大通工夫造的机械,比起熟练的匠人差远了,但党爱国则反问他们,按照他们之前研究并改进车床的方法,能不能让车床达到和熟练匠人相同的水平。

木匠们也不能睁着眼说瞎话,只能回答他这样不断改进的确有可能达到。党爱国指出这就是了,只要通过研究实验,造出了最合适的机床,那么一个工人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利用工具做到长期浸淫此道的熟练匠人才能做到的事情。等机床的缺点继续被改善,还可以达到大部分普通匠人都达不到的水平。

ps:最近这几章种田搞研究爬科技树的内容大家觉得如何啊,不错、可以还是无趣?起码在书评区告诉咱一声,咱以后好调整这方面的内容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