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
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更趋向于养生之道。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老子说:“上善苦水”(八章),孔子以山自比,老子以水自比,生动地表现了仁者与智者之异。
山的形象巍峨雄壮,草木兽虫以之生,云雨风雷以之出,仁慈而伟大。水的形象柔顺而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绵绵不绝而攻坚强考莫之能胜,谦虚而深沉。
山岭育养生物,静中有动,水势任其自流.动中有静。孔子乐山.老子乐水,孔子好静(化人以德不以力),老于好动(因势利导不阏滞),不亦宜乎。
后面的四家,由于时代的湮灭,没有成为太重要的理念。比如说墨家,后来就走向研究机关术数。法家也只是名噪一时。我们不去讲那些,还是回到中医。
而儒道两家,皆以《易经》为母体,创立自己的教义,亦为阴阳互立之势。而中医医理恰恰与道教教义的精髓所吻合,故此后来的华夏中医大能者,无不是道教之中顶尖能人。
中医的理念与道教的教义吻合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提倡出世,减欲,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人与大自然和谐。这样方能延年益寿;百病不生。
故此在华夏的文化理念中,就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说。还有“上医医未,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说。
第一句话说的是对政治家要求,这些人大多都是身居要职的一国之君,或者是执掌国相之大印者。他们相当于国家的医生,掌控着国家江山社稷命脉,要时刻把握国家命脉走向。这就要求他们要具备,能够洞察、治理国家疾患的能力。
而后一句说的是对中医医术能力的要求。一个中医要具备的能力。华夏最著名的中医大能者之一的扁鹊就说过,他的医术不如他的哥哥。扁鹊之人大家都会很熟悉,稍微知道一点华夏历史的人,也都知道他的一些名闻趣事、典故。
他就说过,他的哥哥可以医未。什么意思?那就是他的哥哥只要是见你一面,在你的疾病还没发作的时候,便可知你的身体是否患有疾病,是什么隐疾,还会有多久会发病。
或者是对当地的气候变化,便可预知道是否会有瘟疫泛滥。便可提前预备药品,进行预防治疗。
而扁鹊,他的功力最高却只能做到中医之境界,就是必须经过诊察病人实体,才能确定人体是否患有疾病。
而我们通常的医生,他们的功力只能做到下医之境界。那就是只有病人的病情发作,才能根据具体的病情来确定病患的身体状况,诊断出是什么病。
庸医自不必说,那是连汤药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如果我们说人为划分的西医治疗手段,在华夏被认为是修理手段。那就是那坏哪儿就修理哪里,或切除,或换掉一个零部件。 相当于一部机械,哪里坏了就换掉哪里。功效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