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命一出,王于兴师,举国之兵集结二十五万大军,整个卫国彻彻底底的变成了一个骇人的战争机器,举国臣民皆如火如荼的为这一战而服务,所有的一切在与楚国决战面前统统让道。
集二十五万步骑大军已经是穷尽卫国目前之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为了给白起凑够这二十五万之巨的数目,就连他的禁军卫队都抽调了一半出来。
此战,不但是楚国国运之战,也是卫国国运之战,鲸吞江淮千里之地,不出三年卫国便能与秦、齐并强天下,成为真正的大国、强国。
在也没有比此刻更好的机会了,卫峥断然不会放过永固江东,鲸吞千里楚地的天赐良机。
在原有攻楚南阳一战的十五万步骑大军为基础,卫峥在全国征召再聚十万之众,不多不少,合计刚好二十五步骑大军。
半个月之后,二十五万之众的庞大军队跨过济水,途径大梁城直奔雍丘而去,军队路过大梁城的时候,自贬为君已是傀儡之君的魏君魏嗣匆匆出宫,在城楼之上临眺黑压压的卫国大军如黑色长龙一般穿插而过,步卒延绵不绝,骑兵万马奔腾,看到这支军队后,这是一支让他彻底绝望的军队,魏嗣浑浑噩噩的回到大梁宫内继续过着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生活。
大军离开卫国国境之后行军速度很明显的减慢了,因为国境之外的行军道路远没有国境之内好走,卫国的疆界范围之内皆通有老百姓们俗称的“官道”,也就是直道、驰道。可以遇见的是,打下楚国的江淮东郡之后,驰道、直道、驿站等设施的修建也势必会延绵于此。
军队南下之时正是春末夏初之际,盛夏酷暑可是不利于大规模的行军纵深,战国时代之前的数百载被称之为“春秋”,便是因为当时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都在春秋之期,故以“春秋”而定义。
到了而今的战国时代,自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以来,今之天下绝大多数的战争同样也是生在春秋两个时节,然而不同的是,方今天下两国征伐动辄投入数以万计乃至数十万计的大军征伐,无不在阐述当今天下的列国无不是好战之国。
战国无战事,无异于痴人说梦。
且说白起所部与宋军会师之事,戴堰得知有一支卫国大军从南方北上会师的时候大为高兴,可等到双方大军于肥陵成功会师之后,见到卫军主将是白起,戴堰仿佛跟见了祖宗似的,吓坏了。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当年卫国的“攻宋之战”,卫军统帅正是白起,“攻宋之战”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战,戴堰亲率号称十万宋军精锐部队先是在卫宋交界的历山一带被卫峥不到三万之兵大败,“历山之战”后,紧随而至便是白起统率大军起了雷霆扫荡之势的“攻宋之战”,一路陷阵拔营、攻城拔寨可谓无所不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宋国西境全面沦陷,大军更是陈境在甾城而对宋都城睢阳虎视眈眈。
而今已过去了十五年之久,可当年一幕,却令戴堰至今仍旧难以忘怀,十五年了,白起已然封武安君,威震天下。戴堰还知道就在这肥陵不远处的居巢之地,有着近二十万的越军亡魂便埋骨于此,赫然便是白起亲手将他们送葬于此地。
武安君之名,杀出了赫赫凶威。
随着时间推移,卫举国之兵二十五万步骑大军连续三日星夜兼程急行军,南下之路最大的阻碍蕉城早已被宋军所拔,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便来到了寿春。
卫宋两军扎营之地,一个甲士奔入白起的帅帐之内:“禀武安君,大王派遣的二十五万步骑已从寿春而来,目下距离我营只有五里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