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这么的残酷,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郡王,官府,宗族,哪怕是崇尚老子无为之治的汉朝,也拥有着森严的等级差别,到了北宋这个封建时代的巅峰,更是如此。如果说,科举是一条打破边界,给底层精英们一条路的话,更大的现实是森严的等级制度。
科举的出现,只是巨大的禁锢之中的一丝缝隙,让那些天赋异禀的人,拥有了一个跃升级别,可以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道路,没有如同九品中正制那样,森严的无法逾越,达到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程度,可是等级的差别,资源和信息的差别,还是让底层跃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凭借着科举,凭借着一代代的努力,凭借着幸运和天赋,或许可以让一个家族慢慢的崛起,可是一蹴而就,直接一步登天的事情,也就是科举,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一登科后,道尽了金榜题名的心态和成就,春风得意的心情溢于言表。
一朝登科之后,身份,地位,甚至是整个家族都完全不同,这就是科举的魅力。
可是在繁花锦绣之下,却隐藏着冷冰冰的等级,就算后世,现代化和资讯达的时代,一些人脉和潜藏的阶级,都无法清除,更别说本身就是阶级分明的封建时代,皇帝可以一言决定一个家族的命运,如果是相差巨大的家族,上位者同样可以。
上位者手中的权利和势力,不是下位者能够想象的,他调动了少许的力量,就可以比较自如调动下位,面临着从上而下的泰山压顶,下位者别无选择。
只是一个势,有时候,可以办成很多的事情的,韦家就是如此,王德用的牌子很有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面,不用王德用,只是其他的一些牌子就够用了,比如王家大郎,二郎。
王家也算是拿出了比较不错代价,具体付出,是最少3个五品蒙荫,他们都可以获得从八品或者正九品的官职,直接入流,不必如同朱贵那样,用了十年的时间来累积,这样最少节约了后辈子弟5-7年磨勘。同时, 4名优秀子弟进入太学的机会,这同样是一条登天之路,比起前面的直接蒙荫,要差一些,却可以接受。
无论是蒙荫,还是进入太学的名额,都是顶级贵族才能够得到的福利,可是现在,却让一个不入流的小家族获得了。
这等于提前支取,甚至更多,哪怕朱贵一路都做的相当的顺利,最终成功做到六品,也不过是萌荫一人,还是六品,从六品到五品,不遇到大的机遇的前提下,几乎不可能。
现在获得三倍,至于太学,只有举人之中的佼佼者才可以,或者就是官宦出身,4个太学名额,可是未来的四个文官,哪怕也只能够从不入流进入,磨勘之后才能够逐步升级,可是地位和身份,明显不同,这是文官的出身,哪怕最终的顶点只有六品,也是州脑,跟武官完全不一样。
宋朝尊文,文官的地位比起武官要高的多,六品文官的意义,跟三四品的武官都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更别说,韦家也是名门之后,无论是韦庄,还是韦见素,都是以文称道,韦贵现在的官职,他们甚至连吹嘘都做不到,因为吹嘘了之后,只会让别人鄙夷,只能够在家族自己传承。
可是当了文官就不一样,哪怕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官,就可以搬出祖宗,这也是一个家族的底蕴和历史的象征,两者合力之下,会让文官之道走的更加顺畅。
蒙荫和太学,这些对于韦家来说,他们无从拒绝,这已经不是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了,这是可见的现在和不可限量的未来,有了这个机会,家族的崛起,可能会减少几代人,甚至是更多,这也是韦家不可能拒绝。
在权衡之下,韦家的闭门会议,更多的是在讨论,王家是否会按照约定,这件事情太大了,一旦哪里出现披露,就是灭门之灾,真的没有被朝廷找到,他们也顺利的改头换面了,会不会被灭口。
不过,在这样不利条件之下,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够期待,这件事情,对于王家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样的条件,对于韦家这么一个地方小官宦家庭来说,是难于登天的,可是对于顶级贵族来说,就是一两个命令的关系的,官居超品,东府第一人的王德用都可以做到,跟别说幕后的势力,用这样小小的代价,换来韦贵的身家性命,这也算是等价交换,只要王家老实点听话,王家还真的没有什么违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