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我不是盗墓贼 > 73.第73章 锛子

73.第73章 锛子

“还是小心点,我们毕竟不是圣斗士,同样的招式对我们还是有用的。”我说着,转头看向了罗教授,问:“罗教授,你刚才看到这家伙身上有字没?”

“没有。”罗教授回答说。

我们陷入了沉默,一个个神情怪异的看着那敞开着的墓门,竟没一人有要进墓的心思。足足三、四分钟后,宁缺这才骂道:“麻辣戈壁,都快被张聃这龟儿子搞成惊弓之鸟了。”

我苦笑,心头产生了一种面对空城计的感觉,“有毛办法,这张聃是个阴谋家,我们不谨慎点,指不准会被他搞得骨头渣都不剩一点。”

“管他麻痹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我们迟早都要进去,想那么多也没用,把钢钎给我。”宁缺说,火气有点大。

我想想也是,把之前插在地里的钢钎拔了出来,丢给了宁缺。

宁缺骂骂咧咧的从衣服上撕了一块布片下来把受伤的大腿包扎了一下,举起钢钎把地上那些机关木人的核心枢纽都捣破后,一路探测着向墓门走去。

我们赶紧跟上,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不敢有丝毫大意。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直到我们走进衣冠冢,都没出现任何的意外。

衣冠冢很大,但却只有一间墓室,同样被壁灯照得亮堂堂的。

我们站在墓门旁边四处环视,墓室的大多空间都被各式各样的木俑和陶俑占据,彼此相互穿插着,或是三个一排或是五个一拍,两两之间的间隔各不相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八卦阵。

罗教授一看,立刻激动起来,“原来陪葬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啊,这么看来,以前大家以为的人殉制度并不是在战国时期衰落的,这趟没白来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又开始拍照了。没办法,俑真实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罗教授作为一个考古学家,看到这些木俑陶俑不激动才有问题。

罗教授要拍照我们不反对,但却没敢让他四处走动。张聃是个机关术大家,万一他设置有什么机关在某处,文质彬彬的罗教授触发后,绝对会九死一生。

跟罗教授简单解释了几句,我们把视线落在了八卦阵的中央,那里摆放着一口将近五米的石棺,石棺的前面有一个祭祀台,上面放着三件东西,但却被灰尘给盖住了,我们只能看出这三件东西的大概轮廓是一个锤子,一柄剑和一个锛子。

毫无疑问,张聃留下这三件东西是有深意的,尤其是摆放在中间的那个锛子。我在看到它的那一瞬,就想到了一个和木匠传承有关的故事:锛子伍尺能辟邪。

故事说的是一个木匠给一家雇主做活儿,这家人平时只有婆媳二人在家。家里养了一只大黄狗。婆婆习惯把一些吃食放进一只篮子里,蹬着桌子把篮子吊挂在屋内房梁的铁钩上,为的是防老鼠偷吃。她常常发现篮内的东西少了,就怀疑是媳妇偷嘴吃。媳妇为这挨了不少骂,受了不少气。

有一天,在院子里干活儿的木匠,发现那只黄狗用嘴巴拱开门帘,进了屋子,就悄悄跟过去,透过窗纸破洞往屋里看。狗进屋后,跳到桌子上,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前爪把吊挂在房梁上的篮子举摘下来,偷吃里面的食物,吃后又把篮子举起挂回原处,然后溜出屋子,没事一样到院子里趴卧着。

婆婆发现篮子里的吃食少了,又要和媳妇吵闹,被木匠拦住,并指着那只黄狗讲了他刚才的发现。于是婆婆用棍子狠狠地把狗打了一顿。晚上收工后,木匠突然发现黄狗不见了,心里打了个激灵。他每天收工回家,要走很长一段山路,就多了个心眼,临走时把锛子扛上了。

走到一荒僻处,发现那只黄狗在路上蹲着冲他狠声吠叫。他赶过去,狗就跑开,但马上又在前面拦着。几次驱赶,狗几次拦着。木匠发急,就追着狗一直打,且追且跑,渐渐地狗把木匠引到一处。暮色朦胧中,木匠睁大眼一看,前面荒草遮蔽下,有一深坑,是狗用爪子刚刚刨出来的,再向前一步就会跌进坑里。木匠心里明白,这是白天他向狗主人告了狗的状,狗挨了打,要报复他。他想,这样缠斗下去非常不利,如果往回跑,狗肯定会从背后扑上来,夜色不清,搞不好要吃亏。怎么办呢?他心生一计,于是他故意做出向前猛打的姿势,狗果然向后急退,他扭身就跑,狗越过土坑纵身扑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木匠一扭身,手中的锛子闪出一道红光,狠狠地砍在狗头上,鲜血迸溅,正好落在它自己刨挖的土坑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