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挂在云端的你和游走人间的我 > 54.第54章 旁观者急

54.第54章 旁观者急

“嗯,刚来的时候是不太行,现在习惯了。”

“那不叫习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种阴冷任谁都不会好受,尤其对于享受过冬天供暖的北方人。嘿嘿,”玲子突然坏笑起来,“等大慧姐结了婚,她就没有时间管你们了,你们干脆长住我那儿,不回来了。你说咋样,妈?”想到曹凯跟自己说的关于刘家祥的爱情故事,强势的大慧姐最终还是乖乖做了爱情的俘虏,玲子心里偷着直乐。

“玲子,”秦枝梅终于可以接着玲子的话往下说了,这是一个她和陆德品私下讨论了无数次的问题,但是,始终不知道怎样开口跟玲子讲才好,“你自己也该想想结婚的事了,是不是?”

“妈!”玲子愣愣地看着秦枝梅,好像头一次听到这个问题。

虽然,很久以前大志就要求她答应过他。玲子觉得自己并没有违背和大志的约定,因为,她肯定自己在爱,也在被爱,这就够了,至于形式,她并不在乎。

“玲子,”秦枝梅见玲子不说话,忍不住继续说,“我和你爸早就想跟你说说这事儿了。”秦枝梅看了一眼陆德品,陆德品正若有所思地望着她们。“大志这一走已经快七年了。”秦枝梅叹了口气。玲子的心生痛生痛的,她太想念大志了,一刻不曾停歇,一刻也不想停歇。“你不能总这样一个人吧,你比大志小一岁,明年都三十岁的人了。玲子,你真的应该好好为自己考虑考虑,做做打算了。你说,是不是啊?”秦枝梅疼爱地看着靠在自己肩上的玲子。

“妈,这事您二老就别烦神了。”

“我们怎么能不烦呢?你这孩子心眼太实在,大志走了你就一直像自己孩子一样陪着我们、照顾我们,我们也从来没把你

当外人。所以,你的事,而且是婚姻这样的终身大事,我们怎么能不为你操心。你要是过不好,我们觉得都不知该怎么向大志交代!”按秦枝梅的原意是想把曹凯的事挑明了说说,因为曹凯对玲子的爱恋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种爱恋当年他们在一起读高中时就早有苗头,但是,丈夫陆德品提醒自己,如果玲子本人确无此意,这种挑明了的提醒只怕会导致今后大家相处的尴尬。秦枝梅觉得丈夫说得在理,只好泛泛而谈,点到为止了。

“嗨,妈,你看你这是说哪儿去了。”玲子赶紧坐直身体安慰秦枝梅,“我从来就没觉得大志离开过我,事实上也没有,只是形式和以前不同罢了。你们该不会是要强迫我离开大志吧?那我可是坚决不依的噢!别的什么事我都可以听你们的,这件事不行,绝对不行!”玲子鬼鬼地笑着,抱住秦枝梅亲昵地摇晃起来,见秦枝梅还要继续开导自己,便伸手抓起桌上的水杯递给秦枝梅,“妈,趁热把水喝了吧,一会儿又凉了。”说着站起身离开沙发,“我去把电热毯打开,让被窝热乎起来。哈哈,热被窝很关键噢!”人已向卧室窜了过去,以此表示,谈话到此结束。

秦枝梅无奈地望望陆德品。陆德品摇摇头,示意秦枝梅不要再勉强。

玲子在上海期间也会经常去曹凯家,这是临行前杨淑怡反复交代的。杨淑怡和蒋含烟这对老姐妹虽然从来未曾就曹凯和玲子的事公开说过什么,但是,自从大志走后,这姐妹俩的心思不谋而合地想到了一处。可眼睁睁看着时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两个年轻人始终不远不近,始终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这可着实让她们有些按捺不住了。

“玲子,你到上海有空也多去你含烟阿姨家看看,她很惦记你的。”杨淑怡话里有话地交代。

“是不是恨不得我把你的心带去给含烟阿姨啊!”玲子开心地逗着妈妈。

“去去去,别贫嘴!你去了多跟曹凯在一起接触接触才好。”杨淑怡趁着女儿心情好多说两句。

“我们有什么好接触的,熟得就差是一家人了。”

“我倒希望你们真成一家人呢!”杨淑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了解女儿的性情,不是她想的勉强不来,还是顺其自然得好。

蒋含烟春节期间出奇地忙,上海市任何商业活动都在她的密切关注之下。她研究上海哪家剧院有新的影片或话剧,研究这些新片的可观赏程度;她研究上海各弄堂小巷的特色酒吧或小吃,研究这些酒吧、小吃的特长所在;她还研究上海首饰、化妆品市场,了解市场最新产品或动态。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蒋含烟的信息检索能力突飞猛进,她还把杨淑怡也拉下水,经常在网上跟她交流信息,当然主要交流玲子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然后,把这些经过精心研究和筛选的信息以“活动方案”为主题名称通过邮件发送给曹凯。曹凯起初被妈妈的疯狂行为搞得哭笑不得,可不久便发现这些信息很是有用。

“妈,你最近改行做间谍了?!”曹凯一天晚上没有陪玲子回来得比较早,与妈妈调侃起来。

“你说我是间谍,那就说明我的策划成功了!”

“怎么回事啊,妈?好像你提供的信息还是很对玲子口味的。”曹凯一副崇拜老妈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模样。

“这就叫做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行了,妈,你就得意吧!”

对曹凯而言,确实度过了一个非常温馨的假期。

曹凯经常陪着好静的玲子在上海外滩的江边漫步,随意聊着可能想起的任何话题,有时候什么也不说,两人也能漫步很久很久。曹凯春节假期结束,玲子偶尔也会去曹凯公司,陪着曹凯上上班,看看工作状态下的曹凯。曹凯公司的职员惊讶地发现,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曹经理如此脚下生风、活力四射,喜悦之情几乎从他的每一根神经情不自禁地向外散发。尤其当那个叫林燕的女士来到公司的时候,他们平素里以沉着、冷静著称的曹经理,竟然表现得像个小男孩儿似的天真可爱、毛手毛脚起来。很少进影城、话剧院的曹凯,没少陪玲子泡在这些地方享受艺术的熏陶。

在环境优雅的咖啡厅或茶社坐下来,聊聊天、看看书,也是曹凯与玲子最平常的活动方式。玲子说,曹凯这么“老”还单身,是因为少了人文科学的修养,情商太低!在玲子的“教诲”下,曹凯的确读了不少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看了不少国内外影视作品。玲子非常认真地跟曹凯分析作品或影片的故事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活动的人物角色,分析人物角色塑造的成功与不足。比如,《钢琴课》怎样以钢琴音乐旋律的变奏去映衬失语女主角的情感起伏和内心波澜;《美丽心灵》男主角怎样把握一个智力超群的数学天才在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下,从青年走向迟暮、从精神分裂走向从容与辉煌;一名男演员如何成功把握并演绎了智障阿甘的行为举止与坎坷命运;《纯真年代》男女主角如何在十八世纪末的北美,压抑、燃烧并最终牺牲着他们的爱情;以及《燃情岁月》的兄弟情深、《音乐之声》的快乐感染、《毕业生》的美妙旋律、《红磨坊》自我束缚的抱憾、《呼啸山庄》痛不欲生的复仇、《卢旺达饭店》种族主义的反思,等等。曹凯从前以理科思维的习惯一直认为那些不过是人为虚构出来的故事而已,充其量是用来打发业余时间的一种消遣罢了。现在经玲子这么一分析方才发现,的确隔行如隔山,每一个专业领域都有其本质的特色与价值,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玲子说,虚构来自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大胆的重新塑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内心活动永远是隐蔽的、本我的,永远不为别人所知。但是,文学作品就不一样了,它源自生活又超越生活,它能借着文学的表现形式,将一个人外在的行动和内在的思想有机结合,通过文字的生动描述,把一个人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个体,为着自身的利益,永远隐藏内心于自我,从而导致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的现实割裂。

“所以,”玲子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是虚假的,或者至少是部分虚假的,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才是真实和完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