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民国大文豪 > 第三十一章 电影圈的那些事儿

第三十一章 电影圈的那些事儿

因为《罗马假日》太过经典,所以林子轩在演戏的时候刻意模仿影片里格里高利派克的表演,但效果不佳,看起来有些矫揉造作,不够自然。

不过因为他是投资人,也没什么人指出来。

后来还是殷明竹大胆的说了出来,还配合他反复的练习。

林子轩意识到这是一部东方电影,不用去模仿西方演员的做法,只要做回自己就好了,东方男人的深沉含蓄,并不比西方男人差。

虽然还是无法和光彩照人的殷明竹相比,但勉强算是过关了。

林子轩决定以后再也不演电影了。

当然不是说不投资电影,这是个暴利行业,只是恐怕不会再和上海影戏公司合作了。

但杜予是个人才,可这种家族式的电影公司没什么展前途,除非但杜予做出改变,否则很难做大做强。

可依照目前的情况,短期内但杜予还认识不到家族企业的局限性。

或许他认识到了,却不想改变。

毕竟自家人值得信任,容易合作,在公司的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帮助。

可一旦公司展起来,就会牵扯到利益纠葛,亲情和利益的矛盾会毁掉一间很有前途的公司。

经历了这次糟糕的电影拍摄,林子轩不想等着但杜予做出改变,那样会错失中国电影公司最佳的展时期。

或许等到几年后,中国的电影公司就会遍地开花,竞争激烈。

他要在中国电影还没有展起来之前,占据领先地位。

以他来自后世的眼光,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林子轩找人了解了一下当下的电影行业,结合脑海里的资料,他找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做张时川。

张时川是宁波人,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于是就来到上海投奔舅父经润三学生意,在经润三经营的华洋房产公司当上一名小职员。

1913年,美国商人依什尔和萨佛到上海接办了亚细亚影戏公司。

他们很赏识张时川,就聘请他担任顾问并主持制片业务,这一年张时川才二十一岁。

亚细亚影戏公司是中国最早的外商投资的制片机构,曾经拍摄过短片《西太后》。

公司有资金和拍摄设备,给了张时川接触电影拍摄的机会。

于是,张时川组建新民公司承包了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导演、雇用演员等工作,完成了多部短故事片的拍摄。

新民公司还创下了同演员签定合约的先例,对演员在具体拍摄期间的要求有非常明晰的规定,具有了专业电影公司的雏形。

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胶片来源断绝而结束摄制工作。

亚细亚影戏公司即告歇业,新民公司也随之解体。

1916年张时川又和朋友合伙办起了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搬上了银幕。

不过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幻仙影片公司关门歇业。

接下来的几年,张时川离开电影行业,做过不少工作,但都没有起色。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正式开业,总资本500万元,不到半年赢利达50万元,随后开业的几家也获利颇丰。

一时间,交易所的数量以月递增。

张时川看到股票交易所的美好前景,在富商岳父“皮货大王”何永昌的资助下,准备开办股票交易所,命名为“大同日夜物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等待执照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