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变革1854 > 第六十五章 人力资源

第六十五章 人力资源

影视城盖好之前,还有大票的事情要做。再说了,又不是没有影视城就不能拍电影了。各种人才的培训,以及演员的挑选培训。

例如,蛇精脸去哪找都是问题,因为戏台上和电影里是两回事,电影电视画面的视觉效果是失真的,照出来的人会觉得脸部比较胖,所以后世演员都一副蛇精脸的样子就是为了上镜。可你找到两个蛇精脸去让她们唱堂会,大约只能演白蛇传了。

拍电影这事呢,于德谦当然还是宋海平万年不变的副手,宋海平提供了设备后,于德谦自己找人在京郊一家驴火大酒店住下先拍了一部戏试手,剧本是宋海平找来的。讲的是大侠五味子于珠穆朗玛峰上的梅花桩上决战声光电磁四魔的故事……

剧本内容平淡无奇。一部戏,剧本这东西是最重要的,而且万万不能让日本人写剧本,不然早晚会出现例如:你连耶稣的屎都不敢吃还敢说你信他?给我来两斤。这样的台词或桥段。

当然,重点不是这部戏,而是通过这部戏来锻炼人员。不然的话,宋海平怎么放心让一个相声演员做导演的。

演员嘛,招募一些是不怎么现实的,哪怕在四九城开电影学院也一样,你说出来等学生毕业后都能去演戏,人家家长一听,什么,我这孩子几年学出来做个戏子,鬼才给你招生。当然了,学戏的年轻人不是没有,可那真都是穷人家出来的,而且大部分和戏班子签了死契,也就相当于将孩子卖给戏班了。学戏没有不挨打的,所谓唱不好打你的错,唱得好打你的对,总之要打戏班的规矩一律都是打死勿论。

谁让这年代戏子的地位说起来还不如太监,太监说起来,那伺候到了贵人的,也都是属于出人头地的——而且太监这一行当做好了是真要钱来钱快,要名出名快。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优质太监往往来自于被灭九族男丁的造反者幼子,而那些被家族送进宫去当太监的,还是要考虑家族利益的。一个心思不够纯粹的太监,显然不是一个好太监。

这年代不少市民家庭都把孩子送进商店做学徒的,做学徒从跑街开始,一步一步来,等出徒后在商店留任是有身股的,而这个时代西方人的店铺招工只给工资,双方差距就出来了,西方店铺的优秀员工经常跳槽或被挖角,而东方店铺的员工往往能够从一而终。

哪种制度更好,自是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西方商业最终追求垄断经营,垄断一个行业后,就再也不怕熟练工跳槽了,可以任凭企业主压榨。

算计了一会,宋海平发现,除非去人市买人,这年头大约是不会有人来应聘什么劳什子演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