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吐蕃,人们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大部分人会想到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吧!
虽说历史教科书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民族融合的好事来赞美,但实际的站在历史角度来看,这对大唐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地方土财主松赞干布娶到了十几岁的文成公主,还得到了一大堆唐朝的能工巧匠、庞大嫁妆,可是之后生了什么?吐蕃逐渐展壮大,唐朝逐渐衰落之后,吐蕃不但没有对大唐伸出援手,反而派兵攻打大唐,掠夺大唐资源。说是狼子野心,丝毫也不为过。
左小右将这件事称之为唐朝版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左小右对吐蕃没有任何好感,反而十分讨厌。眼下他要锻炼益州军的实战能力,而吐蕃刚好就在益州边上,不打他打谁?
至于吐蕃的高原气候问题,这就对将士的体质和适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原问题即便在后世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除了适应只能适应。
吐蕃的战斗力基本上就是高原战斗力,一旦离开高原,吐蕃军队的实力就不足为虑,但因为吐蕃人适应高原作战,所以在吐蕃境内的战斗,吐蕃人基本是无敌的。
当然,那只是出于古代人对高原反应研究不足,准备不足的情况,在益州军这边,则完全不是问题。过去二十年的现代军事的训练之下,益州军的将领早已学会了情报战的重要性。当左小右提出要对吐蕃动战争的时候,益州的军队就开始了情报方面的搜集,并开始有效的针对高原作战进行适应性训练。
吐蕃的地盘其实不小,足有大唐三分之一的领土面积,但吐蕃地广人稀,偌大的国家,人口却不足千万,比益州还少。当然吐蕃的生存条件也比较恶劣,看看后世当地人的穿着就知道,白天热死,晚上冷死,气候变化莫测,不做好充分的准备,真会死在那的。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准备时间,益州五万军队进入吐蕃境内,依靠着最新研制成功的步枪,成功突破了吐蕃防线,开局就打了个大胜仗。
之后益州军按照既定路线,根本就不和吐蕃的地方军队纠缠,而是直扑吐蕃王庭,擒贼先擒王!
吐蕃从松赞干布开始,已经展了一百多年时间,但这一百多年的展还不如益州十年的展。由此可见一个有远见、有蓝图的领袖是多么重要。益州有左小右在,美好生活指日可待,而吐蕃只有一帮地方干部,又基本上靠着放羊牧马为生,根本就没什么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又恶劣,每年光是生病就会死不少人,一百年最多只是民生好了些,其它都不咋地。
吐蕃境内的路实在不太好走,好在五万大军装备了自行车,即便道路难走一些,但依旧可以顺利的日行数百里。
说起这自行车,可是过去二十年中的一大成果。尤其是轮胎技术得到了解决,从而有了生产自行车的基础。随着近几年钢铁铸造业的成熟,以及车床技术的出现,自行车终于在去年的时候制造了出来,而且先投入到了军用当中,暂时不对民间开放。
现如今,凭借着自行车,吐蕃难行的路途变得不是问题,五万益州军高高兴兴的蹬着自行车,轻松无比的朝着吐蕃王庭进军。虽然中间遇到了一些地方军的拦截,但一通子弹射过去,渐渐地就没有吐蕃军队送死了。
这次为了进攻吐蕃,五万大军可是每人装备了两条步枪,且每人有一百子弹,这就相当于五百万子弹,只要吐蕃当地老百姓不自己送死,基本可以把吐蕃的统治阶层打死一百次了,而且五万大军都携带了压缩饼干、肉干等军粮,足够他们吃上一个月。这些军粮就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携带方便,还不耽误行军。
说实在的,目前益州军这种作战和行军方式,左小右都有点辣眼睛。长这么大,他就没听说过有哪支军队是骑着自行车打仗的,益州军也算开创历史先河了。
如此三天过后,益州五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吐蕃王庭,而后经过一轮扫射过后,吐蕃的三十万大军瞬间崩溃,这一仗只打了半天就结束了。益州军以不足百人的伤亡大获全胜,占领了吐蕃王庭,一口气将吐蕃的领土并入了益州,如此一来,左小右所掌控的领土范围达到了五百万平方公里,体内的皇道龙气暴涨。
而大唐朝廷得知左小右只用五万益州军就攻破了吐蕃王庭,吞并了吐蕃领土,满朝文武为之震惊,而后这些人终于开始正视起了左小右这个二十多年前以山贼身份侵占益州,强逼李隆基封其异姓王位的人来。
这次益州的五万大军其实并没有杀多少人,除了刚开始攻破吐蕃边防军,以及最终攻破吐蕃王庭时前后杀掉的人比较多,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杀了四五万人罢了,所以吐蕃的人口基本保存完整,只是吐蕃的贵族阶层改变了,左小右也是基本完整接收了吐蕃的国力。
这样一来,合并了益州和吐蕃的力量,大唐军队面对左小右这个异姓王已经没有优势了,这让大唐的皇帝十分焦虑,满朝文武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臣子是最容易叛变的一群人,因为不管国家是谁掌权,都会重用他们这些臣子,一旦没有这些臣子的支持,任何掌权人都没法顺利接掌一个国家。风往哪边吹,臣子就往哪边倒,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