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课第一天,恩师便告诉刘备,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计策。计策,考量的也不是智谋,而是人心。
谋略无非两种,示强示弱。似是而非。
手段无非两种,阴计阳谋。逆势顺行。
结果亦不过两种,信与不信。
信则中计。不信则识计。
恰逢北地旱极而蝗。
草原无草,牛羊饿毙。大汉精骑三路齐出,直捣敌巢。战况绵延,牧民纷纷迁移躲避。眼看寒冬将至,若不能胜,夺汉军辎重口粮以续命。今冬必成大害。再加上檀石槐身染鼠疫,时日无多。于是,时间就成了他最大的敌人。
也是他心头最大的忧患。
与四百年国祚绵延的汉庭不同。此时的鲜卑,尚不是个统一的封建王权,而只是松散的部落联盟。檀石槐死后,联盟瓦解,鲜卑又分裂成许多互不相属的分支。用树倒猢狲散来形容,也不为过。
眼看生命燃尽,后继无人,又遇心头大患。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两难。
而细作带回的‘城中缺箭’,便是送到溺水者手中的救命稻草。
潜意识里,诸多不甘的檀石槐定会牢牢抓住。
至于那些细节,便皆成了信以为真的佐证。
比如,时间和空间。比如,上谷乌桓王难楼与他暗通曲款。比如城头堆满鲜卑残箭。比如工匠营中无弓弩匠。比如刘备杀细作以自证。
如此种种,皆是佐证。
刘备却等得起。
千里奔袭,直捣敌巢。杀死鲜卑皇储,掠走大阏氏。王庭动荡,三部鲜卑弃三路汉军,齐来救驾。即便计策被识破,檀石槐壮士断腕,丢下辎重牧群,远遁漠北。休养生息,卷土重来。
此次北伐,亦立于不败。
毕竟,刘备救下了大汉北地精锐,挽救了南匈奴单于的性命,又令四百年大汉天威不坠。
足够了。
能令鲜卑有今日之气象,檀石槐堪称雄主。心有所想,必有所动。这便言道:各自紧守营盘,广布斥候。无令不得出战!
众部落大人行礼后各自退下。
是夜,白檀城头果又人影浮动。斥候来报,汉军下城偷袭。
檀石槐当机立断:命一队精骑,发火箭射之。
众大人领命而去。
一队鲜卑精骑趁夜色出营。不举火把,人马缄声。虽闻城外蹄声如雷,城上军士却不知所踪。乱箭射之无用。抵近城墙的鲜卑精骑,火箭抛射。目标便是吊在城墙上的一串串兵士。
草人中箭,立刻燃起大火。
须臾,整面城墙一片火光。
檀石槐最后一丝疑虑,尽数破去。城墙悬满草人,便是为了诓我射箭!
草人借箭,此计高妙。
被病痛折磨的狼目中,精光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