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百工匠心 > 第245章 刺绣

第245章 刺绣

荷包巷的历史同北京绣花业的发展有关,北京的刺绣称之为京绣。京绣的工艺技巧曾借鉴于顾绣。顾绣是指代表顾名世一家的刺绣技法和风格的刺绣品。

明代嘉靖顾名世住在上海九亩地的露香园,家较富庶,妻妾皆工刺绣,绣品精美。他的一位孙媳名叫韩希孟,善画工绣,摹绣古今名画,尤为传神。顾氏后代继承此种技法,收徒传艺,刺绣花鸟、走兽的画幅、册页、手卷,将刺绣品从服饰上的绣花,

发表为厅堂悬挂的工艺美术陈设品。清初,顾名世的重孙女、韩希孟之女将绣花技艺带到京城,使京绣技艺得以提高和发展。

官办绣花作坊和民办绣花作坊,京绣也分官用和民用两类。由内务府造办处管辖的官办绣花作坊,设在前门外南草市一带,产品也叫“宫绣”,供皇室王府贵爵们服用。

行家们说,宫绣在针法技巧中的特点是,“平金打耔,全面平齐,堆垒有致,棱角清晰”。产品的特点是,“绣工精细,走针层次整齐,串针方向顺利,配色协调,富丽大方”。

宫绣是只求精工细做,不怕费工费时。相传给皇上绣蟒袍要用一、两年的时间,袍上的刺绣图案有定制。如肩担日月,前星、后山,还有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总称十二章。皇后则是牡丹、百蝶、仙鹤的花纹祺衬衣。臣宰以鸟兽图案表文武及品级。贵妇绣裙以鱼、龙、百鸟朝凤为主,挽袖以山水人物、龙风花卉点缀其间。

民办绣花作坊,多设在永定门外大、小红门和朝阳门吉市口一带。不进作坊在家绣活儿的,则有绣花头人,专管“放活”、“收活”和发手工钱。他们所绣云荷包、枕顶、褡裢、香袋、眼镜盒套、鼻烟壶囊、扇套等小件绣货,集中于前门外箭楼后面瓮城内的荷包巷出售。

所谓找货,就是先从估衣铺将绣货拿出来,去寻找买主。绣货卖出去,再按原议定的价钱付款。如卖价比原议定价高,赚钱归找货的人;亏钱则与估衣铺商量按原价打折扣,行话这叫“砸浆”;如绣货卖不出去,可将原货退还估衣铺。

民国十年前后,原清朝的王公大臣,八旗满人,为了维持其养尊处优的物质生活,除卖古玩字画外,也卖绣花衣物。有的王府还卖大量舞台戏装,绣货充斥市场,比民国初年市场上的绣货还多,其中不少属于珍贵文物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