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欧洲的撤侨行动,实际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尤其是在德意志地区的侨民,是最紧急通知的,驻德意志地区各地领事馆的外交人员甚至会挨家挨户地去敲门,告知大明的侨民必须赶紧离开,大明组织了专门的撤侨运输线,让侨民离开危机四伏的地方。
大部分侨民在收到通知之后,都收拾自己的行装,在领事馆和锦衣卫人员的组织下,分批离开德意志地区。他们大都被用火车送到不莱梅和汉堡两个港口,大明有临时征用的船舶,将他们从德意志运送到直布罗陀和摩洛哥。直布罗陀和摩洛哥在欧洲和北非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支点,虽然驻扎的兵力不算多,但是有非常多的防御布置,而且也尤为精锐。
侨民们会从摩洛哥乘船或者乘火车返回本土,或者去到其他大明的属地。大明在完全控制北非以后,修建了一条从苏伊士经开罗班加西、突尼斯一直到摩洛哥的西塘府(拉巴特)。这条贯穿北非沿海地带的铁路虽然看起来是没太有用,跟海运是重叠的,但实际上更好地沟通了北非的绿地走廊,使得北非有了更好的发展。
不过,就算大明非常用心地在搞撤侨工作,可是西清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速度是极快的。
西清一日之内突破普鲁士防线,完成了对东西普鲁士的切割,腓特烈威廉和普鲁士公国政权被劝在了东普鲁士,死守首府柯尼斯堡,而普鲁士经济的重心勃兰登堡地区则成了飞地。
在一开始,锦衣卫就判定,属于突出部的东普鲁士地区没有防守的可能,所以最早将东普鲁士的大明侨民撤走。所以现在东普鲁士甚至连大明的外交人员都没有了。毕竟大明跟西清的关系都不能用恶劣来形容,简直就是死仇,双方二十年来没有任何正式官方的往来,白明修不希望大明的外交人员落到他们的手中。
不过战争开始之后,一个出人意料的变化出现了。清军突破普鲁士防线,切割东西普鲁士,东普鲁士围而不攻,而哥萨克将领克拉斯诺夫率领的装甲部队却直接攻入了波森、东波美拉尼亚和勃兰登堡,仅用了不到四天的时间就来到了柏林城下。
整个柏林已经是一片混乱,因为害怕鞑靼人和斯拉夫人,这里的市民和村民们都纷纷逃亡。最后一批还未撤走的大明侨民和工作人员,也不得不紧急撤离。
郊外临时的歇脚地,端木文眉头深锁,清军来的太快了,普鲁士军队给外界刚猛强硬的感觉,但是在清军的攻势下,居然一周时间内就伤亡超过六万人,全面溃退,将勃兰登堡几乎拱手让给了清军。普鲁士都是这样,其他德意志的邦国显然不会做得更好了。
然而最麻烦的是,滞留在柏林这边的,还有大约九十多名侨民和工作人员。这里面不仅有大明的外交官,一些不是潜伏暗线的情报人员,还有一部分在德意志地区投资的商人,还有二十多位被外派和雇
佣的大明工程师和教师。
“这些人绝对不能落在清军手心中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