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迷途在1643 > 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营地(中)

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营地(中)

张恒一马上说道:”前锋先不要进镇,沿河寻找能过河的桥梁,如果没有就寻找过河的滩地。”

褚老说:“记得以前有铁路桥的,桥的地方在河的最窄处,去找找,这里可是好是方啊,有温泉,有小江南之称,浊漳河古代称漳水,因河水带有大量泥沙固称浊漳河 ,现在是枯水期,正好能搭桥,大家看,就中间有河水,水流还是很急的,大都河床全露裸,到下月中旬起河水就会暴涨,起洪水时,水流很大,每年6月到次年2月河流湍急,所以我们来的时间刚刚好。”

一小时后,前锋回报,在辛安泉镇东面河面最窄,河上有坐木桥,可通行人,抬轿,过车宽度不够。

张天乐道:“有桥就好,咱们还是老办法,加固加宽,省力简单,如果没有桥,要新架桥的话就麻烦了,用树木在桥一边加立柱,密集一点,边上加几根圆木就能过,这样也能把原来的桥加固了,只要能把车开过去,加多少圆木都没关系,把车队开进镇里去,以后这个镇也是我们的前哨站了。”

车队就在木桥边选了一块河滩地扎营,反正已做过一次了,大家全熟门熟路了,在镇西边树木很多,古代就是这点好,没人迹或人口稀少地树林很多,有些还是原始林。

林中豪又在镇里招人了,一天工钱50文啊,砍树,就砍树啊,中午管饭,白面馒头管饱随便吃,有肉有菜啊,看到了吗?就去河边许多大车哪里报名,还有木匠,建桥的木匠,工钱加倍,大匠加10倍,工钱每天结清,不拖欠啊!

在营地前,原李卫部的女人在揉面,老人们正在搭灶,几个12岁的大孩子去砍柴了。

王德发搬了折叠桌椅在登记,张恒一带着一组维持秩序,李卫组在镇北警戒,林阿毛在镇南警戒。二组榴弹组在营地警戒。解林和、贾建军、潘卫业负责发放工具,组织人手,安排活计。

其实,现在的辛安泉还称不上镇,一个百多户人家千余人口的小镇,镇中有温泉涌出,2个大户,南北一条大街,东西一小街,在木桥处形成一个十字路口,也是镇中心,没有官府及兵丁驻防,平时治安就靠大家族了,这也是封建社会在低层的社会结构,官府行政只到达县一级,县以下就是大族和乡绅管理了。

镇中王大户听说从外面来了一伙怪人,说是要修桥,在招人手,就匆匆赶来了,王德发接待,“哦!原来是王员外,失敬!失敬啊,我等乃是朝廷直派驻潞安府守军,进驻黎城,今日起,辛安泉也是我等接管所在,现在守军要过河,原木桥不堪用,大车马车过不了河,所以正在搭桥,把原来的木桥加固加宽。”王德发心想,再过几月李自成就占西安了,这里也将成为大顺朝了,谁还去核实我们的来路,管他呢,先蒙一把再说。

其实,王员外也不是怀疑这些外来人的来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来这里的原因是另有它事。

王员外见礼后说道:“不瞒大人,这桥不好搭啊,我们每年就要搭建一次,到了枯水期后,就把来年被冲垮的桥再修缮一遍,花费不少,遇雨后这河水太大,怕大人白花力气,得不偿失。”

王德发问道:“看这桥的建法,你们每年都是这样搭的桥?”

王员外道:“也问过搭桥的工匠,说是除非搭建拱桥,不然桥柱抵档不住河水日夜冲击,前年为了不让河水冲垮桥柱,就在桥柱前打了几排围桩,结果还是不可。”

嘶!王德发倒吸口冷气,这可是新情况,以后这坐桥,对我们也是很有用的,古人工匠的智慧不比现代差,不能小看,得重视起来。

王德发郑重地一掬道:“多谢员外指教,请问搭桥工匠现在何处,能否请来。”

王员外回道:“这个好说,贵方搭桥也是造福乡里,我把搭桥工匠请来就是,还有,本镇历年来为了修这桥,多多备有长木,如需要可取用,不知如何作价。”

王德发问道:“历年来王员外是怎么作价的?”

王员外道:“二丈者为二钱银,一丈者为7分银,一丈下者为20文。”

王德发道:“这个好说,就拜托王员外快快招集工匠民夫,我等急用,时间不等人,这河水看着就要涨起,错过时日悔之晚矣!”说完就拿出一包300克原包装精盐,说道:“这点意思请笑讷。”

王员外也不客气,接过盐后双手一恭就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