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迷途在1643 > 第二十五章 四面开花,分头出击(三)

第二十五章 四面开花,分头出击(三)

费玉清道:“我也要玻璃杯和牙刷。”

可王德发没回话,回头看了看张天乐,妙懂啊,立马转身就走啊,因为王德发不知道这杯子有多少存货,这牙刷有多少啊,所以张乐天屁颠屁颠地清点去了。

经过清点,玻璃杯12只,牙刷很多,116支,打火机76只,

看来以后要一天不拉地复制,这个也没法。每天是固定的量,东西多、品种多,可是量不多,还得想办法搞工厂。

张天乐把一张清单放在王德发面前说道:“就这些了。”

王德发指着清单道:“各位,大家也看到了,货就这些,要多也没了,玻璃杯加牙刷全部486两银,要的话,你们3人去分配,不过这自来火我让一步,6两银一只,最少就不让了,也是看着你等是正经买卖。”如果全要的话就是942两银,我们最白送每人一包精盐。”

又过了一会,3人商讨了一阵后,余有发道:“全部成交也成,就是另加二只保温杯,我等付贵方一千两正银。”

王德发跟张天乐又相互一眼,锲而不舍就是商人的作风,“这样成,好!就当交个朋友,来,喝茶!”王德发愉快地答应啊,再不答应就是傻子。

最后商议全部用煤和生铁交换,原来张和兴就是上党大煤主,余有发、费自玉全是矿主,铁矿和煤矿、石灰、石膏全有涉及,不过说好生铁料不能少于150车,余下全是煤,运到多少,就交换多少。

“在生产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缺乏,想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不过以后的发展还得靠当地人,有好处大家一起共享才是硬道理,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点什么,要不然大家窝在一个地方,做富家翁肯定没问题,可是心里不甘心啊。”张天乐说完喝了口茶又道:“7月了,李自成破汝州了,还有5个月称帝,建立大顺朝了,换汤不换药啊,就这样反反复复,死的还是百姓。”

公元1643年9月13日,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

王德发道:“天乐,今天大明兵部尚书兼督师孙传庭在南阳正跟李自成决战呢,没几天孙传庭会大败,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了,张恒一招收的40兵也练了2个多月了吧,每天的吃食就是无底洞,我们现在粮食不多了。”

张天乐道:“我们现在养活了上百人,也到了自给的极限,这样下去可不行,砖窑那边一共造了3架水车,破碎机的效率提高了,接下去在组装研磨机,烧制水泥没什么难度了,就是出来的水泥品质没法跟以前的比,有总比没有好,慢慢摸索改进,主要是玻璃厂那边一样需要破碎机,也要造水车。

上次换来的铁料差不多也用完了,造破碎机的外壳用的还是木板,铁料缺口大。”

王德发接口说道:“听说,几个大学生为了做破碎机的主轴,偷偷地把几十门60炮给炼化了,主轴扭力太大,说是没有好的钢材,这击打式破碎机没法做出来,气的张恒一大骂,不过炮放着也没用处,卖又不能卖,留下几门够用就成,多了反而是累赘,哈哈哈!”

张天乐道:“前天,县里的县丞带着几个衙役来过,我接待的,对他们说,是督师孙传庭的一部亲兵派来协防的,驻军在此,不扰地方,所以一直没有上门拜访,我跟褚老商量过,反正孙传庭快战死了,再过3个月天下大乱了,他们去核实也找不到地,先混蒙着,虽然那县丞满脸的疑惑,我们打的认旗还是大明日月旗,这样懒着,在没弄清前,也不好驱赶啊。”

老跑二是东水洋村的佃户,一家五口,穷的只剩下一间土坯房,老伴身体一直不好,眼看是活不多久了,大女15岁,长的还算周正,二女11岁,底下还有个7岁小男孩,老跑二原本也就45岁左右,可是看上就像60岁的老人样了,听说西仵村新来了一帮人在造房,缺人手在招人做工,每天有3斤大米,中午还能吃着东家一餐饭,大女就去报了名想做帮工,真的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

有一天,大女跟往日一样,中午吃饭时,把领取的2个大白馒头放在了腰间的一个小布包里,拿回家去,自己就光喝碗里的汤,今天的汤很好喝的,里面有鸡蛋,有白菜,有西红柿,这红红的吃起来带点微酸,可大女从来没吃过这种东西,而且汤很鲜美。

这一切全被马克琳看在眼里,就过去问道:“小姑娘,你怎么不吃馒头啊?下午还要搬砖,光喝汤不顶饿。”

大女一脸害怕地看着一身花裙的马克琳,此时马克琳觉得有点无聊,哎!管人家吃不吃馒头做什么,正想着要离开。只听大女颤颤地说道:“想留下,过会再吃。”

本来这事就此结束,不了边上的农妇插嘴到:“怕是想带回去给家里人吃吧。”马克琳一想,带回去就带回去呗,总不能扔掉吧,可此时大女急哭了,事情穿帮了,当是吃食不能带回家,就嘤嘤地哭了起来。这一下马克琳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很尴尬,看着小姑娘哭,一脸懵逼状,这是为什么哦。

农妇又道,“她每天都这样把馒头带回家,自己就喝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