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迷途在1643 > 第七十一章 李卫浙东记(一)

第七十一章 李卫浙东记(一)

李卫行动组共4人,在1月随着浙东鲁王派出的海船,来到了钱塘江口,进入曹娥江,在下官渡码头上了岸,随后被安排在义桥组建火枪营,隶属南明守将潘茂斌管制,这个火枪营一共213人,李卫是教官,担任营官的的是潘茂斌把兄弟曹五六,此人没什么本事,因为跟潘茂斌是同村又是把兄弟,所以才担任了此次火枪营的营官,李卫第一次操练集合全营后发现军纪散漫,才明白在黎城时,张恒一的感受,当时自己不也是这样吗?

看看,列队个个东倒西歪,那就先练习站姿,站姿是火枪兵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要保持不动,站一个时辰为限,就这点基本要求,没到盏茶功夫,许多人就支持不住了,有的坐地上,有的松垮地站着,有的蹬着,整整五天,用了许多的办法,包括站不好,不许吃饭等等处罚,可是一点用也没有,最后这200兵集体抗拒操练,李卫不得已,向潘茂斌汇报,要求把里面的几个刺头开除出去,可是潘茂斌只是打哈哈,某一天,曹五六带着5、6个刺头,偷拿了营里的火枪,进山打野猪去了,李卫拱火了,显然在黎城这一套训练办法和奖罚条列在这里行不通,直接找到了王臣缙说道:“这火枪营建不起来,还是散了吧,要我看,浙东的这些号称20万抗清精兵也散了吧,看看潘茂斌部队士兵贪生怕死,毫无战力,肯定会输,白白送命,还不如投降保命。”

这可把王臣缙气得,王臣缙是见过黎城兵营操练的,站着就有一股子杀气,个个不动如山,眼光里全是藐视一切地存在。可看看这些兵,连地头的农民都不如,还一脸地嬉笑不在乎。给人就是在说:“老子就是来凑数的”。

最后,李卫提出3个建议1个要求,第一,全部换人,火器营的人由自己去挑选。第二,提高火器营部队的伙食标准,要有足够的粮食、肉类、蛋类。第三,在新一批火枪运到前,建议先期训练600人的部队编制。要求鲁王给自己封个官位,显然按目前的教官职位,士兵不明白是什么,上下级没有定位,所以在官威上不作以压人,为了管理好部队,不要在营里另派营官。

这下可难住了王臣缙,听着李卫的话,感觉很有道理,答应吧,王臣缙官位太小,不能裁决,只能上报,这份折子最后落到了钱肃乐手里,一看是王臣缙的折子,打开一看原来不是王臣缙的,是新来的教官李卫的褶子,一看3个建议,1个要求,首先想到的是黎城要在浙东扩军,用我们的银子,我们的人马,为黎城作嫁衣。这可不行,坚决不能应。

不过那个要求还是能给的,许一个官位也可拉拢这位黎城来的教官为鲁王出力,所以在早朝时,钱肃乐奏请鲁王,就这样,李卫为镇东侯方国安手下的一个独立火枪营,可是,武宁侯王之仁不乐意,北上连云港运火枪,是我王之仁派的船,凭什么火枪营给了方国安?

这2个人就在大殿上争执起来,镇东侯方国安道:“为了这个火枪营,我是出了三万两银子的,是我买的火器,当然归属我部了。可是武宁侯王之仁却道,下个月,就要进攻杭州,我部担任的是进攻第一线,首攻富阳,所以这火枪营要在麾下,好作助力之用,一战而胜之,士气极大提升,为往后的争战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翰林修撰张煌言出来劝道:“大战在即,两位将军不必相争,还是请王臣缙及黎城教官李卫上殿来,让他自己选择,如何。”

李卫被召见,来到大殿中,也不向鲁王行跪拜礼,只是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站着不动了。

大殿中的十几位大臣,一起望着李卫莫名诧异状,最后王臣缙跨前一步奏道:“这是黎城的新学,不兴跪拜,除父母天地外,除非对死者。所以军人以军礼为最高,这才释然。

张煌言道:“李卫,这位是镇东侯方国安,这位是武宁侯王之仁,火枪营,你想选在谁的部下?”

此时的李卫可不是3年前在边墙上的李卫了,可以说“跑过了三关六码头,”见识了许多大场面,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也是最早的归化民,他就知道,跟着黎城委员会,不光自己能过上好日子,在解放区的所有人,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未来,政治觉悟蹭蹭地提高不少,现在看看这些明人的小家子气,相互勾心斗角,全不为全局考虑,只想着自己能“光宗耀祖”,内心里很是看不起。这就是一个人的格局,接触黎城的人多了,格局心胸就会变大,更何况在来之前,朱康大人单独召见了自己,那一夜,可是李卫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刻。

朱康说道:“李卫,此去浙东是抗清,委员会的目的是让你去增强鲁王的实力,尽量拖延清军进逼绍兴政权,让清军不能分兵增强别处的兵力。不过你在浙东会碰上一些难于决断的时候,以下之言你一定要保密,入你耳听之,出我口否之。

三月,王之仁率舟师于钱塘扬帆,大败清军,乘胜进围杭州,不克,遂还。

五月二十日,清征南大将军贝勒愽洛率部抵抗州,陈兵钱塘江北岸。此时鲁王诸军绵亘200余里,舣舟江上以待。清军未具舟楫,不能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