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迷途在1643 > 第七十七章 李卫浙东记(七)

第七十七章 李卫浙东记(七)

8月30日,清廷调集10万清八旗、汉八旗及明降兵,汇同原本守杭州的清军贝勒博洛20万大军,去掉驻守各地的守军,加上辅兵实际人数30万大军,趁着干旱钱塘江涨沙,踏马越过江面发起了新一轮进攻,清军的这次反击共分成四路大军,进攻绍兴由博洛亲自带领八千清八旗兵,一万蒙古骑兵,三万汉八旗,五万新降明军,称为东路军。

由护军统领赖塔率八旗军五千,蒙八旗兵五千,李成栋部降兵五万南下,进攻台州。而在永康的先锋图赖,领二万清军直奔东阳、嵊州、上虞切断鲁王逃亡宁波,而这条路线正好经过章镇。

另一路固山额真索洪带七万大军进攻松江、乍浦一线。

最后一路派出安南将军达素带兵十万坐镇南京,平息周围反正的各地明军,可谓是声势浩大。

清廷这一次真急了,掏家底了。这是目前能调动的所有力量。

比这一次更急的是鲁王朱以海,连夜收拾行装,再一次准备南逃,张国维、陈函辉、王臣缙等人极力劝说下,才稳定下来,过了一夜后,收到南路以被清军切断,仓惶做出决定退据舟山,在弘光旧臣方国安、马士英、阮大铖的军队保护下退出绍兴,裹夹着张国维、钱肃乐等一帮大臣,一路往宁波而去,

这样一来,绍兴周围,又只剩下了李卫营,好在有许多民众自发地组成了几个民团,联络李卫,要求一致抗清。李卫当然没有指望这些散乱的民团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过还是让这些民团制作竹签子,多挖陷阱,这一次陈函辉、王臣缙坚决不跟随鲁王逃亡了,李卫让他们组织绍兴城内百姓去章镇躲避战乱。把能搬动的东西搬的精光,坚壁清野。

李卫决定放弃绍兴,守章镇,先把图赖的二万清军挡住,如果章镇守不住,大不了进入四明山区,清军没有几十万人马别想围住。

先说固山额真索洪带七万大军从常州、江阴直扑吴中,跟黄宗羲,万泰的义军火枪兵发生了交战,在胥口把索洪的前锋营打的逃回了苏州城里,这个小胜极大地提振了士气,在青浦、松江更多的义军加入进了这场抵抗,义军人数达到了二万人马,把苏州团团围了起来。

此时索洪的大军不在苏州城内,而在常熟,黄宗羲,万泰只是书生,毕竟不是打仗的军人,战略判断很有问题,如果换了有经验的人,就不会围苏州,而是南下进攻嘉兴、杭州才是妙笔生花,现在杭州城中只有不到三千守兵。

结果不出三天,在东始镇,两军相碰,固山额真索洪有七万大军,义军只有二万,被打的节节败退,要不是有600人的火枪营,早就被打的四散了,就这样逃进了太平镇,是夜,又被苏州城内的清兵偷袭,登时大乱,黄宗羲,万泰带领剩余千人,连夜逃往青浦。

这一边,图赖亲自带领10万清军,渡过钱塘江后,进军绍兴,一路没有抵抗,却走的格外小心,游骑四出,二次被伏击,吓怕了,果然在店口、衙前路面水田发现陷坑、竹签子,距绍兴越近,陷阱越密,所以清军一路慢行,稳扎稳打,先是用步卒小心开道找陷马洞,水田不能进,凡是有水的地方,全不能涉足而过,这也是用鲜血换来的教训啊。行了三日,只是到了衙前镇停了下来,因为前路水道纵密,水田交叉,而官道很窄小,需要小心而过,最后不得不担土拓宽填路,好让马车、骑军通行。

再来说说图赖的二万清军,到达东阳后去往嵊州的路不好走,全是山路,沿着一条溪水走了五天才到了一个叫排山尖的地方,荒山野地也没人家,就走不动了,一路的崎岖山道,把一些车架全扔在路边,这条山道,是通往嵊州的唯一通道,没法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足足走了10天才到达嵊州,又在嵊州抢劫一翻补充军需后,沿着剡溪直奔上虞。

9月16日,李卫在梓树村以北山坡上早就准备了滚木擂石,这边的地形一边是很陡峭的山坡,一边就是剡溪水,绕过这个山凹就是改名为曹娥江,所以剡溪很宽,水流很急,而这条道贴在一边的陡峭山坡而行,绵延有20公里,中间很少有空旷之地,在前面转过一个山脚,有一个村叫招士湾村,几十户人家,埋伏着200人的火枪兵,挡住进路,这样窄的路200枝火枪分成了上下5排,还用大石树木挡在路面上,除非能飞。

图赖的游骑最先转过一个山脚不久,迎来一阵排枪,几十人全部阵亡,因为视角盲区,可是后面的一队游骑还不知道,接着同样的命运。直到第三队才发现,调转马头就跑,通知了后队图赖主力,正在这时,只见后队三百米处,山上擂木滚石齐下,生生把下面的一段百米路面埋了起来,当然这一段上的人马全被砸死,要么活埋了,行在后队的图赖急忙下令丢下前队后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