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迷途在1643 > 第九十五章 江南书院

第九十五章 江南书院

公元1647年11月8日,这一次“公务员”招录考试,共有四千四百人上榜,凡是能写一手好字的,考试时试卷没有污损的,文章读上去通顺的,年龄16周岁以上到50岁以下的,基本在乙、丙榜上,古人称为末榜。没法啊,黎城目前太缺乏能写会算的人材了,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这一次的甲榜超乎想象,一共十六位,二甲为三百四十位。明朝的读书人骨子里有一种“傲”。如果黎城贴个告示说,黎城欢迎有理想读过书的人前去担任实职,没有一个读书人愿往的,原因是不明不白上不了台面,而黎城也不会出这样的告示来拉低人民政府的档次和形象,这些读书人就会想,信奉无君无主的政权,连官职也不值钱。没有那个政权不自立的,不自立到底想干什么?想要拥立也没着力点,没有着力点,那来的从龙之功,没有从龙之功去冒险,还不如不去,内心里就会生出一种莫明抵触。目前,张煌言、钱箫乐、堵胤锡就是这样的心态。可要是真的在黎城党校学习后,就会意识到以前所学的思想不够用了。不是有句话么,装睡的人,你怎么叫也叫不醒。比如刘宗周,还是绝食而死,又比如拥立永历帝周围的吕大器、陈子壮、丁魁楚、赵子龙、瞿式耜这些人,这几年来也在看《黎城周报》上面的文章,除了不接受外,相反还嗤之以鼻,分别按上不忠、不孝、无君、无父之词,就说左中允方以智,觉得黎城的学说,就是救国救难之道,先不去说,拥不拥立永历的事,光提出“国家”这个全民族的概念,很值的称道。可结果呢?方以智最后还是跟周围格格不入,被污贪物排挤出局。

有一位大儒,却看的比谁都透,后人称为民末“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也是《黎城周报》上所推崇的文人之一,所以这一次,顾炎武在家收到了黎城委员会的任命书,出任江南书院山长一职。顾炎武,家住南直隶苏州昆山,江南书院山长品级跟黄宗曦的浙江省教育部部长平级,月酬30元人民币。而新的江南书院将坐落在距昆山不远的阳澄湖畔,占地三千五百亩,这里将建设成为全国全科专业学校,学院内建有各种学科的教学楼达五十幢,全国规模最大的藏书楼及实验楼。可一次招收五千名学子学习,吃住。

顾炎武颤抖着双手,看完这纸任命书后,激动地大呼,国家幸、民族幸、吾虽死而往矣!

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就这样在毫无征兆之下拉开了帷幕,吴一带来了一个由八艘明轮的船队,运来了挖掘机五十六台,主要是平整土地,挖沟排水,许多必要的建材,如钢筋水泥。

同船来的还有柳如是、卞玉京及解放军文工团。外国传教士汤若望在黎城得不到营造教堂的回复,辞去了学院教授职位,也跟着南下,说是看看江南的风景。这一次吴一下江南,就是要建设江南书院及在江南发展宣传工作,配合《江南周报》,同时还带来了广播发射台及黎城新出的收音机,收音机大小外壳为木制,长25公分,宽14公分,高15公分,内有一只4寸纸盆喇叭,目前黎城正在下大力气攻克主要电子元件,好在有实物作为参考,还有就是强大的储备资料,各种半导体元件的制作等,收音机里面主要是一个检波二极管,只要有了这个二极管,就等于有了收音机,这个二级管主要成份是锗,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正好夹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锗虽属于金属,但却具有许多类似于非金属的性质,在化学上称为“半金属”。就其导电能力而言,优于一般非金属,劣于一般金属,故在物理学上被称为“半导体”。

锗一般从铅锌冶炼或燃烧煤过程中以副产品回收。原料用火法冶炼或湿法冶炼从主金属分离并富集成锗精矿后,再氯化和分精馏或萃取提纯成纯四氯化锗。纯四氯化锗水解获得高纯二氧化锗,经烘干后氢还原成金属锗,再进行区域提纯为高纯锗,最后用直拉法制成单晶锗,在以前一个二极管只要几毛钱,可是现在就是高科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