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檀之面色一怔。
“若是家乡两家争产,莫衷一是;两家闹事,不知孰是孰非,老太太听了人言,便来寻你,你又当如何?”
“这等闲事……”杜檀之连连摇头,“自有当地官员自行判决,与我又有何干,自是不予理会,不仅如此,还要约束家人,不能……”
然而他话说到最后几个字,声音却慢慢地低了下去。
顾延章知道这人已是有些悟了,复又轻轻往前推了最后一下,道:“杜兄自是可以约束手下,可若是老太太遣得一二下仆,或是着人得一二书信,径自去管了事情,又待如何?”
杜檀之脸色渐渐沉了下去。
确实不能如何。
老太太辈分最大,又是个大活人,如果她执意要派遣人回乡去,或是自己对外了话,他便是知道,也来不及追回了。
最要紧的是,以她的性子,确实做得出这等事情。
此时此刻,杜檀之甚至能想象得到,当真遇上了,祖母遣人回去之后,又会怎样同自己辩解。
“多大点事,本是对家错,如今只是去说两句公道话而已,不收银钱、不受贿赂的,也未借你的名字,哪里又有毛病了?”
便同从前收了旧人乡人那般——
“人家来都来了,一月也耗不了多少粮食,如今正缺人做事,烧火挑水这等活计,哪里又做不得?”
后来收得进来,果然不少惹是生非,好吃懒做,仗势压人的,自家费了好大力气,才收拾妥当。
越是想,杜檀之越觉得自己连吃饭的心思都没了。
“不过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话锋一转,顾延章却是微微一笑,道:“杜兄如今已是节察推官,按理,正该在家中说一不二,只是纯孝,才不好说重话,不过都是祖孙这样的血脉至亲,什么不能摊开来?杜兄千般好,却有一桩不好,只把家中责担压在自己身上,朝中情形如何,京都府衙个中滋味,判案之繁琐艰难,为何不说与老太太听?”
“那一户人家自是有大笔嫁妆,却俱不姓杜……”顾延章意味深长地道,“旁的都不要紧,这话我只在这里说,出得此门,便全忘了——杜兄当是志在大理寺卿罢。”
杜檀之坐直了身体,看向顾延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是看轻商户,我家便是商户出身,只是越是大商大贾,其中利益纠纷越是复杂,无论人口、产业、商铺、田亩,过上数十年,都有官司可打,惹上了这般人家,栗子好吃,热壳却不好剥。”
置身事外地点评了几句巨贾之家的家宅,顾延章轻声道:“法官之任,人命所悬,自太宗皇帝特旨降下诏书,峻其秩,益其俸,便不同于寻常职务,如今杜兄只是京都府的推官,倒是还不要紧,将来过上三四十年,果真有了这些事情,儿女都有了,说不得,孙儿也有了,想再隔岸观火,哪里还有那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