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同样的病,不同的医生,开出来的方子可能都出自一个方子,但是优秀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局部的调整,达到一个最佳治疗效果。李成蹊学的就是这个,这就是经验之一。
抱着学习的态度,整个下午两人直接的配合就很默契。两张桌子并排,李成蹊在副手的位置上安心的坐着。还担起了抄方子的责任,一手蝇头小楷,将林中泽报出来的方子整齐抄写出来。如有质疑,也会笑着请教一番。林中泽认为他说的对的时候,很自然的接受。
这种模式进行了一个下午,接待了三十位病人后才停止。期间,李成蹊提出质疑一次。林中泽特意把病人叫回来,两人先后检查一番,最后认为李成蹊提出的质疑很有道理,按照他的方子来治疗,效果更好。
一个下午看三十个病人,对于林中泽来说很辛苦。但是老先生乐在其中,结束坐诊之后捧着茶杯笑道:“这一个下午,能遇到你开一次口,老朽颇为得意。接触到一个新的情况,就算是赚到了。”
李成蹊倒是很谦虚道:“林老客气了,实际上我才是受益良多。看病和打仗有想通之处,都是堂堂正正的用药为主。”这不是客气话,治病的时候,先就需要一个稳。大方向不变,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细节上的调整。
两人正聊着呢,有个医生进来道:“林老,有个病人,可能需要您再辛苦一会。”
林中泽没有不悦,点点头道:“没问题,让病人过来吧。”
患者是个老人,六十五岁,一年前手术切除肿瘤。这次是来复查的,CT现肺部边缘有模糊肿块,影像科结合病史,怀疑是癌症。主治医生认为不排除是转移,也不排除是炎症。考虑到之前的手术位置离肺很远,如果是转移癌,说明目前的化疗方案基本没意义了,且预后不好,主张尽早手术,查明病理。
如果是一般的病人,估计就这么办了。但是这个病人此前在本市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医院出于谨慎,想到了林中泽这里。本意是让这里德高望重的林中泽过一眼,支持主治医生的建议。并没有让他负责的意思。毕竟林老不是肿瘤方面的专家,林中泽本可以不答应,但还是答应了。
病人被送来之后,显得颇为不安,坐在椅子上一直在不停的扭动身子。李成蹊见状,林中泽招呼他去看CT的时候没过去,而是先给病人泡一杯茶。“老先生喝茶。”结果茶杯的病人,对上李成蹊的笑容和眼神,心里平静了很多。李成次趁机握着老人的手,给号了个脉。
然后李成蹊不紧不慢的看CT,看完之后对没有开口,而是那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推给林中泽。林中泽看了他写的内容后,颇为愕然,心里也挺费解的。中医也要借助现代医学器械来帮助确诊,这是当今的潮流。中医院也有肿瘤科,也用西医那套治疗肿瘤。
按说李成蹊一个年级轻轻的医生,对于肿瘤的治疗,应该没有太多的经验。这是林中泽的想法,如果是老陈在这里,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做出判断,相信李成蹊的说法。
林中泽稍稍犹豫片刻,没有提出号脉的要求,而是笑着对病人家属道:“我个人的初步判断,这可能是X射线衍射导致的假象。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只不过我认为更大一些。这样吧,鉴于病人正在化疗期间,考虑到今后的治疗方向,我提两个方案,你们选一个。”
病人陪同的家属是个面善的中年妇女,点点头道:“您讲。”
林中泽道:“第一,立刻手术,查明病理。第二,我与人民医院的肿瘤专家很熟,病人可去那边做个检查,也可以我请他过来会诊。”
病人家属选择了会诊,接着去办理了住院手续。林中泽判断的时候,医院的肿瘤科主任也在场,所以这番话很快就传开了。对此,肿瘤科和影像科方面,颇有微词。大概意思就是,大家出于尊重林老,考虑到病人的特殊身份,希望林老支持肿瘤科的意见。林老提出的看法,一方面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否定了专业医生的建议,另一方面提出会诊,给本院带来了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