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啊。。”
满脸汗水的信使高声道
“将头在兴宁境内五战连捷,杀贼千余,俘获数百”
“已经顺势打破了县城,从中所得颇多。。”
“如今正将俘获和缴得往后押解而来。。”
“还请粮台交割后,速速解九百石麦豆并相应所需,两百夫子前往。。”
说道这里,他郑重其事的出示了一只箭型铁符作为信物。
“但见凭信在此。。”
周淮安接了过来,然后从底部抽拔出一小段纸卷来。只是摊开后的纸卷是一片空白的,然后回头取一根烛火来烤了烤,上面顿时显示出了一些歪歪扭扭的字眼和图形。
这就是在他的建议下所采取防伪和保密手段,用醋混合米汁所写的文字;其中混杂的图形则代表了对应的符号,如果没有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作为注解的话,这些文字根本是无法正常解读的,这也是第二重的保密手段。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指印,是用另一种植物成分盖上去,一旦被火烤之后就再也无法恢复了,算是对半路可能被人泄密的第三重保证。
而王蟠在里头留话的大抵意思就是,拿下人口和财货更多、更加丰裕的兴宁城之后,投奔义军者甚众;无论是中份营还是左右两营的损失,不但得以补足还大大的扩充了一番人手;但是作为代价就是装备率和训练度被进一步的稀释了。
所以希望从他这个粮台出调拨一批物资和人手过去应急,顺带还把当地募集之后还多出来的七八百名亢余人手,连同一些多余的缴获给支派到他的后队来。如今这支徒手的队伍连同装满战获的车队,正在一只杆子队的押解下向着长乐县而来。
好吧,前方暂时看起来一切顺利都是好消息,而他在这里运转和维持一座小城的日常生计,同样也是很有些成就感什么的。
因为,这两天居然有人跑到县衙来告官了,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无非就是东家丢了鸡,西家的邻里生纠纷和殴斗,但也代表了某种秩序下的简单认同,这可是现代生活当中完全体会不到的事情啊。
随后,例行外出巡逻兼带练习马上技艺的直属队也回来了,却带回来一个额外的俘获,一个被挂在马背上五花大绑,身材矮短而眉毛很粗的男人。
“营管,就是这厮。。”
“偷偷的想要越城而出呢。”
然而,对方一拔掉塞口就跪在地上拼命的磕头和大声叫唤起来。
“大翁、、大瓮柔命啊,偶巴是干系拉。。”
“偶既系想奥会噶拉。。万万不系要邪路俊清啊”
好吧,周淮安体内的辅助系统用了好一会才调整过来,听明白他在求饶的是什么玩意;居然是个闽人,也就是后世福建省的所在。
说实话,这地方因为地理上的相对封闭和阻隔,按照不同的州属和地域,长期号称是百里不同音,隔个山头就鸡同鸭讲的存在;因此一直到后世解放后,犹有许多被称为活化石的古汉语遗存,外地人想要懂他们的话简直是痛苦不堪。
不过闽地八州一贯是山多地少而长期只能往海里讨营生,因此,广泛的分布和往来于两广和齐鲁的沿海地区,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事实上按照周怀安的依稀记忆,他们在东南亚的海路上走的更远;
甚至还一度在湄公河河三角洲到孟加拉湾、马六甲沿岸,建立过形形色色的殖民据点和停泊地;而后世在五代宋初之交所建立起来的交趾政权中,同样也是不乏他们的身影。
只是这个闽人口不择言的乱叫什么“大王”是什么鬼,显然把义军当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山贼头子什么了么。
依照他的自述这厮叫王启年,乃是流落在当地的闽地行商带队伙计,在路过循州州城时所携带的货物都被官军以备寇为名打了秋风,而自己多争辩了几句也身陷囹圄,结果被义军放出来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不见了。
“那你家做的又是什么生意?”
周淮安突然心中一动,有了个想法道。
“回大王的话,都是些生药和皮毛的小买卖。。”
对方无比拘谨的道
“那时下什么样的药材最好卖。。”
“你们多在当地收那些药。。”
“菖蒲、青蒿和白艾,现在市价多少。。”
。。。。。
“你会算账,会书写么。。”
周淮安又询问了几句之后对着左右吩咐道
“把他看管起来把,等到有办法证实身份了再放走好了”
“在此期间你的饮食所费。。就用为义军做事来偿还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