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我差点成了大汉国丈 > 第十一章 一波三折

第十一章 一波三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进入温室殿时,李延年手中捧着一个小木匣。 木匣呈打开的状态,里面装有三卷绳结处糊了封泥的简牍,方才进入温室殿之前,已经有期门武士检查过里面的物件,确认安全无误后才被允许带入。 武帝也是一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木匣,行过君臣之礼便径直问道:“李延年,你给朕带来了什么?” “回禀陛下,小臣所带乃是一个人的自荐奏疏。” 李延年躬下身子小心翼翼的答话,心里依旧七上八下,小心脏怦怦跳个不停,“此人虽出身低微,但却诗才过人,又胸怀报效陛下之心,小臣心知陛下素来爱才惜才,因此斗胆为其呈上自荐奏疏,以供陛下选拔。” 徐永私下将奏疏交给他的时候,上面就已经糊好了封泥,还钤上了刻有“窦太主园董偃”六字的私人印章。 因此李延年直到现在也还不知道奏疏中的具体内容。 不过这对他来说也未必是坏事,一旦出了什么岔子,至少封泥可以向武帝证明他的确不知道奏疏中的内容,把大部分责任都推出去。 “哦?你说的这个人是谁?” 武帝心中已经有了猜测,却又明知故问。 “窦太主园董偃。” 李延年答道。 “呈上来吧。” 武帝首肯。 一旁的内侍连忙走上前去接过木匣,呈到武帝面前的案几上,又当着武帝的面检查过绳结处封泥之后,将其一一捏碎依着次序双手奉上。 武帝缓缓打开阅览: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瘼一有所不闻,将一有所不得知而行,其任为不称……” 看到此处,武帝的面色已迅速冷了下来。 这奏疏的开场像极了那些个不知死活的所谓谏臣直臣,接下来就要利用民生利瘼反对他的许多政举了吧? 呵呵。 这些人终日只会夸夸而谈妄议政事,可说到底不过只是纸上谈兵罢了,极少有人能够拿出任何实际的解决方案。 难道那些问题他心里没数么? 难道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不会用么? 这些人哪里知道,治国便如逆流而上,不进则退,所有的政举都是跟着奈何在推,其中有许多都是他的无奈之举,而这些人非但不能切合实际、提出任何行之有效的举措,还终日在后面拉帮结派、摇旗掣肘、博取名望,简直该死! 好在武帝不是嘉靖,没有看过海瑞的《治安疏》。 否则他现在八成已经把这封奏疏掷在地上,怒吼一声“反啦”,然后直接命人前去将徐永抓起来腰斩示众了。 因为前面这几句话,正是抄袭了《治安疏》的开篇。 然而武帝与嘉靖不同,从来不会惯着什么人。 据徐永所知,就连大儒董仲舒当初借灾异之事妄议朝政,都差点被武帝下令斩首,虽后来终因怜其才而赦免,但董仲舒可真是吓坏了,自此再也不敢上书谏言,老老实实在太学当起了一心教书讲经的五经博士。 所以徐永虽然抄了《治安疏》的开篇,却绝对不敢给武帝写一篇真正的《治安疏》出来。 “不妙啊……” 立在堂下的李延年此刻也注意到武帝的面色变化,心中不由更加忐忑,这自荐奏疏不会真有什么问题吧? 好在武帝并未多说什么,依旧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想不到接下来的内容竟峰回路转,非但没有反对时局政事,反倒开始颂扬他这些年实施的举措。 力战匈奴,开拓西域,盐铁官营,外儒内法。 推行察举,推恩诸侯,整治漕运,治理黄河。 币制改革,均属平准,设立太学,加强监察…… 武帝推行过的大部分重要举措都在奏疏中受到了徐永的大力颂扬,甚至还将他推行政策时的初衷说的头头是道,深谙其意。 武帝此前虽看过无数阿谀奉承的颂文奏疏,但像今天一样拍马屁拍到他心坎里,桩桩件件都能理解他真实用意的奏疏,却是绝无仅有。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孤寡已久的武帝竟感觉自己终于有了一个懂自己的知己。 “似乎也没那么不妙?” 注意到武帝面色又由阴转晴,嘴角不自觉微微勾起,李延年又暗自松了口气,心中开始好奇奏疏中的内容。 结果接下来。 徐永在奏疏中又是话锋一转,着重拣出“盐铁官营”政策中“食盐官营”的失败加以批评。 直言“盐铁官营”之后,百姓的日子变得愈加困窘,非但买到的食盐越来越差,价格还越来越高,许多百姓已经到了吃不起盐的地步。 最重要的是国库收入也并未因此充盈,还不如不要实施。 “这又是……高兴的太早了?” 发现武帝的面色又迅速由晴转阴,而且比之前更甚,李延年那颗好不容易咽回肚子里的心脏立刻又提到了嗓子眼,冷汗悄然浸湿了背心。 而奏疏中,徐永的批判仍未停止。 直言“食盐官营”的失败,武帝要负相当大的责任,最大的责任就是用人不当。 任用东郭咸阳等大盐商掌管食盐官营,只会形成官商一体的局面,导致那些商人利用职权营私舞弊,于国于民百害而无一利。 “混……账……” 看到这里,武帝捏着简牍的手已经用上了力气,眼中杀意逐渐浮现。 他自然清楚任用这些大盐商掌管食盐官营的弊端,可世人又如何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他虽是大汉天子,但也并非无所不能。 煮盐相关的事宜他不可能、更没有精力去仔细研究,因此必须任用懂行的人才能够保证官营政策顺利实施下去,否则断然难以成事。 这一刻,武帝承认自己方才大意了没有闪,才会认为徐永与那些不切实际的所谓谏臣直臣不一样。 现在看来,依旧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一丘貉罢了! 不过武帝并未立即发作,虽然面对这封奏疏,他并未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也绝不会因此失仪失态。 他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 然则! 奏疏中出现了“然则”二字,预示着接下来又将出现转折。 这一次,武帝终于一口气看完了奏疏的全部内容,随后“哗啦”一声合上简牍,抬眼望向堂下两腿正在微微打颤的李延年。 “陛下,小臣只是传递奏疏,对奏疏中的内容一无所知……” 这突然而又短促的响动瞬间抽走了李延年腿上的所有力气,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忙不迭磕头告罪。 完了完了! 我这次怕是要被这董偃害惨了,只能说是与诛夷三族相比,两害相较取其轻罢了…… 下一刻。 龙吟缓缓响起:“李延年,你今日献疏举荐有功,朕心甚慰,赏布帛百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