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吏治的问题由来已久,陛下想要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将吏治好好的整顿一番。”李璋也点了点头道,他就知道王曾会问这个问题。
只见王曾听到这里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陛下做此决定,是不是与宋祁等人有关?”
“也不全是因为宋祁等人的奏折,而是陛下也看到了国内的种种问题,所以决心趁着扫除外患的这个机会,前几天陛下召集我和吕相,询问了一下我们的意见,最后吕相建议从吏治下手,所以才有了整顿吏治的事。”李璋倒是没有隐瞒,当下将整顿吏治的原因讲了一遍。
那天吕夷简在见到赵祯决心扫除国内的弊病后,也帮赵祯分析了一下国内的种种问题,然后建议从吏治入手,因为官员是皇帝统治天下的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赵祯想要对国内改革,就必须有一支行之有效的官员队伍,所以整顿吏治的事也被提上日程。
“原来如此,想来这应该是吕夷简的建议,虽然我不喜欢吕夷简这个人,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在政务上的才能,此人眼光毒辣,有能力有手腕,只是德行却让人不齿!”王曾不愧是吕夷简的死敌,哪怕在夸对方时,最后也不忘讽刺一句。
“王相猜的不错,的确是吕相建议从吏治入手,对此王相可有什么建议?”李璋并没有评判吕夷简的人品,而是再次开口问道,赵祯请他来探望王曾,除了询问一下他的病情外,也有让李璋听一听王曾对整顿吏治这件事的看法。
只见王曾这时再次沉吟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大宋的吏治问题十分复杂,官员升迁采用“磨勘”制度,只讲资历年限,不讲政绩,导致官吏因循苟且,无所作为,一职多官又导致官员相互推诿责任,不肯干实事,明明一件小事就可能扯皮数月,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官员的升迁,以及职位的权责!”
所谓“磨勘”制度,其实就是论资排辈,一个官员想要升迁,并不是你做出政绩就行的,而是要讲资历,比如之前被弹劾的陈尧佐、王随等四人,如果只靠政绩的话,这四人其实是没有资格担任执政这么重要的职位的。
“王相所言不错,对于这些吏治上的问题,陛下也十分忧心,官员的升迁制度肯定要改,磨勘制肯定也要废除,到时一切按政绩来升迁,同时派出专门的官员考核官员的政绩,并且由此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章程,从而彻底的改变现在的情况。”李璋这时也点头道。
“可是这样一来,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陛下可做好准备了吗?”王曾当下却是面色沉重的道。
磨勘制虽然有大问题,但毕竟实行了这么多年,有许多官员都是磨勘的受益者,甚至晚有不少官员熬了这么多年的资历,如果一下子废除,肯定会引起这些人的不满,如果这些人闹起来,朝廷也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甚至一个搞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