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该如何就如何吧,事实上李氏比起先前来说,这一次回来镇上,甚至是去老宅的话,心里头还真是没有那么排斥了。
大约是因为家里已经算是搬去了县里的缘故,虽然没有明说,并且一家子也是分了几次去县里聚在一起的,但只要看看村上的宅子已经借给秦家住,镇上的铺子也有人帮着照看,而他们往后心思多是要放在县里头,就都清楚了,这根本就算是搬家了。
因而这次回来对李氏来说不算什么,顶多就是送老人回来顺道给沈云仙送个贺礼,也并不担心会跟老沈头再有什么冲突的,可以想见,就算李氏不说出口,但对于可以远离老宅这些人过自己的日子,她心里头还是很高兴的。
进了镇子再到村里就几块了,两辆车前后进了村里的时候,还是引起了村里头不少人的注意的。
就算这两年因为种种缘故光是老沈家就来过不少好的马车,可三房这两辆到底看着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停在了沈家门口。
沈承厚李氏都先下了车,过来又扶着张氏下来,还不等后头孩子们跟着下来,一些街坊邻居正好看见的就过来搭话了。
张氏其实有些疲惫了,想要进屋去歇着,可这会儿也只好停下说话,听见人问这是儿子儿媳妇亲自送回来了,张氏心里头还是挺高兴的,连忙道:“是啊,我说不用那么费事儿,孩子们不干,这不,非得一起送回来了,还真是折腾着孩子们了。”
其实张氏从来都不是爱炫耀的人,之所以一听人问就毫不避讳地说,从心里还说,还对当初三儿一家分家出去的事儿有些亏欠心思,所以在有人问的时候,她老想叫人知道,三儿一家自个儿是有本事的,分出去之后日子过得比谁都好。
“可不能这么说,啥折腾不折腾的,老嫂子你这是有福气啊,孩子们孝顺你得高兴才是。”邻居一听就接话道,顺道不住地瞧着两辆马车,更重要的是那往下搬的东西。
沈承厚夫妇俩也有些日子没跟村里人说话了,当然见了面都是先打招呼,随后在张氏唠嗑的时候,他们就先帮着把带回来的东西往下拿。
对于一向勤俭惯了的乡下人来说,非年非节的谁都不会老去买东西,更何况是很多真的没见过的,这一瞅见张氏去了趟县里,儿子儿媳妇给带了这老些东西回来,顿时就说啥的都有了,羡慕的人委实不少啊。
张氏一边高兴一边还得连连摆手:“我说不让买,孩子们根本不听,瞅见啥都想要买,我一寻思那花的钱就心疼啊......”
这说得还真是实话,张氏从来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即便是往常家里过年置办年货,也没有说花钱那么样的时候,因而瞅见三房毫不顾忌看上啥买啥,当真是吓了一跳,根本是啥都不去想的。
旁人一听就笑了:“老嫂子你心疼个啥,那是孩子的孝心,再说老三家日子过好了,也不差这几个银子不是?”
说着的时候一旁的人也都跟着附和,倒是都没有恶意,该说羡慕多一些,如果说一开始三房的人通过摆摊子赚了些银子让大家伙儿眼馋,那后头人家家里越过越好,现在已经搬去县里头,这就已经不是眼馋的事儿了。
机会就摆在那里,说是摆摊子还是干啥的,谁都没说不让去做,可不是谁都有胆子从干惯了的地里活计转到做生意上的,也不是谁都会把生意给越做越好的。
若是当初只比旁人好一些,估么还有些人说一些酸话啥的,甚至打旁的主意的也不少,当初不就有人惦记鱼塘还偷过饺子吗?
但一旦距离拉大了,反倒是没有人会说那样的话了,因为谁都知道差距在哪里,羡慕可以有,但若是说些嫉妒的话,还是都省省吧。
“好在也都是能吃能用的,我也就不说啥了......”张氏一听连忙又道。
其实街坊邻居说得也都没有啥错,三房在买东西的时候能这么不顾忌地买,说明这些银子还不至于那么在意的,毕竟还算不上啥大的花销,张氏对这一点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