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歌鹿鸣 > 第28章 扬威

第28章 扬威

“莫惮驱驰向辽远,张骞犹说到天河”

********************

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便有很多沿路国家的使臣跟着一起回大明,参拜朝贡,瞻仰天朝风光。无一例外,都受到了永乐帝的慷慨接待。

而这第五次下西洋,有诸多国家的使臣随船队回国:麻林,卜剌哇,木骨都束,阿丹,沙里湾泥,剌撒,溜山,忽鲁谟斯,古里,柯枝,甘巴里,锡兰山,南渤里,苏门达腊,满剌加,爪哇,彭亨,急兰丹,占城。共十九个国家的使臣,在大明吃喝玩乐了几年,这就要坐郑和的船回国。

永乐帝念及这些使臣不畏艰险,远涉重洋,无非是仰慕中国忠诚大明,于是又大加赏赐,锦绮沙罗彩绢绸缎,茶叶青瓷,麝香樟脑甚至雨伞铁鼎等等大明特产,流水价自内府库中搬出,流入这些使臣的行囊。

瑈璇捧着拟就的诏书进宫,正见到海寿在指挥小太监们搬东西。瑈璇急忙上前恭恭敬敬行礼道:“伴伴在忙呐?”

海寿回头见是瑈璇,含笑道:“是啊,都是赏赐各国使臣的。”瑈璇张望了下:“哇,可真不少。”

海寿叹道:“这些物事在大明寻常得很,到了西洋番国可就稀罕。这些使臣都恨不得多带些,除了圣上赏赐的,还向圣上讨要。圣上一向慷慨大方,这每次光赏使臣就要许多银子。”

瑈璇听说过,郑和前四次下西洋的十年之中,这只近三万人的船队仅仅从内府中就支取了六百多万两白银,而当时大明的国家收入,每年也就三百万两。朝中不少大臣反对下西洋,就是因为实在太花钱了,这其中反对的最厉害的就是户部尚书夏原吉。

夏原吉自永乐之初就是户部尚书,管全国财政。永乐帝大手大脚惯了的,不顾靖难兵戈初定,要封赏功臣,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大军问罪安南,起北京宫阙,疏通运河,造大报恩寺,等等这些都需要万万两银子。夏原吉绞尽脑汁,耽精竭虑,展农业,移民垦荒,进行盐铁税务改革,为这些大手笔提供巨大的资金。可是还要造船,下西洋,赏赐番国!

瑈璇笑了笑,不敢多说,海寿示意:“圣上在里头呢,进去吧!”

瑈璇见过永乐帝,待要呈上诏书,永乐帝摆摆手道:“念!”

“奉天承运,大明皇帝诏曰:朕奉天承大宝位,君主天下。抚有四海,如天地覆载,日月照临。际天所覆,极地所载,莫不归于德化之下;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莫不悉归于涵养之内。我太祖高皇帝扫胡元之敝习,正华夏之彝伦,振纲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方。朕亦体上天之心,施恩布德,洋溢乎天下,施及四海。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莫不尊亲。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随其生衍,不致失所。永乐十年五月,特遣太监郑和赍敕往赐西洋诸国王,抚谕朕意。尔等只顺天意,克遵朕言,循礼安分,不可欺穷,不可凌弱。亦宜讲信修睦,各保疆土。熙皞同情,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永乐帝听着,含笑点头。这个小状元长得是弱,笔下却硬是有千军万马。郑和先赞道:“圣上,陈状元这诏书写得好。既显我大明泱泱大国之博大风范,这‘共享太平之福’又抚慰了各国的担心。”说着呈上了这次的行程。

第五次下西洋,乃是太仓出,下福建,达番国占城,爪哇再往后,经旧港,过满剌加(今马六甲),彭亨,到苏门答腊,南渤里,向西经锡兰山,然后到柯枝和古里。再由古里向西北到忽鲁谟斯,南下阿拉伯海,至剌撒,阿丹,从阿丹过曼德海峡,抵达木骨都束,卜剌哇,麻林等非洲国家,再从麻林而东,横渡印度洋,经过溜山,锡兰山等地回国。计划要花两年的时间。

瑈璇与皇帝身侧的朱瞻基对望一眼,都是喜滋滋的。整整玩两年呐!与把兄弟一起!

永乐帝一边看,一边叹道:“太祖曾有言:‘海外蛮夷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辙自兴兵。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绝不伐之’。这些沿途番国,既然尊崇大明,认了藩属,年年朝贡,也就可以了。”

朱瞻基在一旁好奇问道:“那郑大人前几次下西洋,动过武吗?难道一路都是太平无事?”

永乐帝笑:“哪儿那么容易?太平都是要打出来的。三宝,你说给太孙听听。”

郑和躬身领命,想了想,缓缓说道:“至今为止,打过三次大仗。”

第一次下西洋,便打了一场生擒海盗陈祖义之战。

旧港,就是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东部)。广东人陈祖义在洪武年间犯了法,全家人逃到了旧港,几年打拼居然成了旧港一霸及海盗头目。残忍强横,经过的船只都要掠夺一番。不少商船深受其苦,告到朝廷,永乐帝一听,又是生气又是好笑,我大明的一个逃犯,跑到西洋也能称霸海上,不可一世达十几年。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去时初到旧港,劝告陈祖义改邪归正,陈祖义见到大明如此大的船队,表面答应归顺,心里却起了抢劫之意。待郑和返航又经旧港时,一边佯装归顺,一边准备半夜劫掠。

郑和是何等人物?夜色中张网以待,瓮中捉鳖,灭了陈祖义的十七艘海盗船五千名海盗,捆了盗陈祖义金志名带回应天府交永乐帝处置,最后是一律斩示众。旧港一带十几年的海盗问题由此解决,海上恢复了畅通。大明又在此设立旧港宣慰司,掌控了南洋的核心要害。

瑈璇听得双目圆睁:“这陈祖义也太不识相了,本来就是大明的逃犯,见到朝廷钦使不躲,还要图谋不轨!”

永乐帝笑:“十几年没遇对手,自高自大罢了。人有时候,遭遇些挫折好。”说着有意无意看了眼瑈璇。

瑈璇心中一凛,又有些不服气,难道在皇帝眼中,我是个自大的?我多谦逊有礼啊!

郑和含笑接着说道:“第二次是在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遇险。”

朱瞻基笑问:“锡兰山国?是那个狮子国吗?不是郑大人还在那里布施了?”

郑和点点头:“不错,殿下记性好得很。锡兰山国又称僧伽罗国,乃是我佛家圣地。微臣曾数次作为大明使臣奉养布施,《法华经》,各色纻丝,香炉檀香等。锡兰山佛寺那里立了石碑,刻以汉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

瑈璇抢说道:“啊,对了!那段碑文我看到过:‘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通臻玄妙,法济群伦,历劫沙河,悉归弘化,能仁慧力,妙应无方。’郑大人,佛牙舍利也是那里迎回来的吧?那怎么还会打起来?”

永乐帝笑道:“三宝,就是你前两次去太客气恭敬了,反而让那锡兰山国王小觑了我大明。”

郑和苦笑:“是,微臣身为佛弟子,恭敬礼佛,没想到竟被人当作可欺的了。”

锡兰山国大概郑和前两次去时表现的太文明,锡兰山国的历史记载为:“有中国佛教徒一队,来锡兰鲜香火于佛齿圣坛,为国王维哲耶巴亚六世所虐待”。维哲耶巴亚六世当时在海上相当强横,各国航道均受影响,自高自大之余,小看了大明,竟然打起了郑和船队里金银财宝的主意。谎言愿受大明册封,将郑和骗到了锡兰山国内,然后砍树阻住归路,意欲加害郑和及随行的三千大明官兵。

郑和,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区区三千人面对锡兰山国全国数万之军,临危不乱,遣一千人小路返船队,自己领着两千人,夜半走山路攻入王城,居然将正在呼呼大睡的维哲耶巴亚六世及王室成员一举俘获,又送回了京城交永乐帝落。其实这一招半夜袭营,不过是马三宝当年用熟的招数。

朱棣称维哲耶巴亚六世是无知之人,最终开释遣送回国。大明的威望自此传遍了西洋。永乐帝巨大成就感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扬威四海的豪情。

朱瞻基笑叹:“郑大人真是厉害,看来这些番国,也是不打不服。然而太祖在《祖训录》里列出许多‘不征诸夷’,说是怕‘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之功,无故兴兵,至伤人命’。这中间的分寸,可难得很。”

说到太祖,郑和与瑈璇都不敢接话,大殿里顿时一片寂静。半晌永乐帝挥挥手:“三宝你接着说。”

郑和接着说道:“第三次是在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平叛。”

苏门答腊在永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正式获大明册封,因此避免了当时海上强国爪洼的侵犯。苏门答腊国王对永乐帝感激之余,在永乐一朝的二十二年里,年年遣使远朝大明。之后的苏门达腊生内战,帮助国王平息苏干剌叛乱,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海上用兵,指挥大明舟师与苏门答腊水军联合大兵团作战,将苏干剌的数万叛军击溃,逃到南渤里过也抓了回来。郑和

瑈璇听得忍不住鼓掌:“郑大人实在太英勇无敌了。大明舰队上的军队与当地政府军联合作战,好几万人,这多难指挥啊!”

永乐帝笑笑,不说话,这小状元是没见过打仗,几万人就觉得了不起了。北征蒙古和靖难之时,动辄几十万人的对阵,郑和也从没怵过,或者说,就是那时候学到了集团军作战的本领。

朱瞻基笑道:“郑大人最厉害的不光是打,而是该打则打,不该打时绝对不打,沉着冷静。”瑈璇不解地望着,朱瞻基便说了段往事。

爪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在西洋,是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但是国内分裂为东王西王两个部分。自洪武十年起,两个王就分别前来大明朝贡,自认藩属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