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野心家 > 43.效率忒高

43.效率忒高

说到这剪辫子还有一桩趣事, 陈大顺说要剪辫子, 褚韶华就要毛遂自荐, 结果, 一向对媳妇百依百顺的大顺哥竟然拒绝了。大顺哥的理由竟然是媳妇剪的怕是不合如今北京城的流行!

褚韶华心说,以前也没看出这么臭美来。然后。大顺哥为了剪辫子, 拗新型, 还翻黄历寻个黄道吉日,去的如今最时尚的理店,然后, 剪了个齐肩头回来。因为这个型,回来后没少被褚韶华念叨他, 褚韶华先问花了多少钱, 得知用了五十钱, 褚韶华道, “你这五十个钱剪出的型, 跟我一剪子剪下去也没什么差别啊。”

大顺哥一个劲儿的照镜子, 道, “你不懂。这还得戴着帽子些,待前头的头长出来,我就换个俐俐落落的更短的那个中分, 现在挺流行中分的。”

“像小邵东家的那种?”

大顺哥点点头, 褚韶华露出惨不忍睹的神色来, 道, “你可千万别留那种型, 难看死了!我每次见小邵东家的头就想笑,难看的要命。”说着,褚韶华还不厚道的笑出声来。

大顺哥悄悄的把镜子换个角度,在镜子里看媳妇笑话小邵东家的模样,装出一幅很寻常的口气,“我看你叽叽喳喳的挺喜欢跟他说话的。”

“这见了面儿,又不是哑巴,总不能不说话吧。说话又跟他那个好笑的型没关系。”褚韶华道,“我见外头有许多剪了辫子的,不是留中分就是留偏心,有些人还抹许多头油,弄得跟牛舔一样,油亮油亮的,都不好看!大顺哥,你别留那些个好笑的型,我跟你说一种型,面粉厂的潘东家那个型好看,头不长不短,就到后脖颈,前头梳个大背头,再抹一点定型的油,又气派又好看。大顺哥你留这种。”

大顺哥想一想,“那也成吧。”心下想着,虽则媳妇是个爱说话的,看来对小邵东家就是一般的交情。面儿上装的挺热络,原来心下常笑话人家型。

大顺哥这样一想,不知为什么,心情格外舒畅,他也觉着,小邵东家那型是挺好笑的。当然,大顺哥意识不到,自己现在的型更好笑。

所以,大顺哥瞧着是个啥事都听媳妇的媳妇迷,实际上还是个小心眼儿,他可警惕出现在媳妇身边的一切异性了。不过,大顺哥装的好,所以平时都看不出来。褚韶华这粗心大肠的更是没往这方面儿想过。所以,甭看褚韶华爽俐机伶,论心眼儿她真不一定有大顺哥多。

不过,大顺哥很快就不用担心小邵东家了。

因为,听说小邵东家是和潘东家的闺女一道去的天津。大顺哥私下还跟媳妇八卦了一回,认为潘东家是相中小邵东家这个乘龙快婿了。

褚韶华认为可能性也很大,褚韶华感慨,“如今的风气着实是开放了。”若在老家,亲事自然要先经两个家庭长辈认可,再由媒人穿针引线,方可定下亲事。实际上,这一套过程与未婚男女双方是没太多关系的。而如潘东家这样的有钱人家,竟是直接让女儿跟小邵东家去天津,褚韶华琢磨着,这怕就是现下新派人提倡的自由恋爱了。

这样的自由恋爱,倒也是好事。

褚韶华想,小邵东家自是先过了潘东家的眼,潘东家瞧他人好,遂介绍给家里闺女认识。如此,长辈满意了,晚辈再相处着试试看,若是性情相投,倒是比那盲婚哑嫁要强的多。

小邵东家为人亦很是不笨,去天津大半个月,把事情办完就带着潘小姐回了北京,并未在天津多停留。如今正是三伏天,二人虽是坐汽车,也是鼻尖儿冒汗,小邵东家手里的扇子就没停,潘小姐在他身边跟着借风,魏太太令下人端来凉茶给两人喝,笑道,“坐下歇一歇,喝些凉茶也就好了。”

又问,“那个引掣可修好了,我听说,那东西都是从国外来的,不是很好修。”

“虽费了些周折,都修好了。说来,天津繁华远胜北京,我以前读中学的时候,有位同学老家是天津的,还是假期时偷偷去过一回。好几年没去,比以往更加热闹了。”小邵东家整个人都似乎沾染了些天津的热闹,他说一回正事,又把带来的点心奉上,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这些年,都是在读书,出门一趟,也不知给婶子带些什么。这是天津有名的□□花,特别好吃,是我送给婶子的。”

潘小姐端起凉茶喝了半盏,忍不住取笑,“是特别好吃,他自己个儿就能一个人吃一匣子,半夜里还在屋里偷偷吃麻花,吃的床上都是,郑叔叔家的丫环给他打扫房间时见了,还跟郑婶婶说了。郑婶婶特过意不去,以为他晚饭吃不饱,打人天天给他做宵夜。”这次过去帮忙的机电公司,便是郑家所开,说来与潘家也是老交情了。

小邵东家道,“我是因晚上画结构图才吃的,晚上安静,我一干活就要吃东西的啊。再说,这麻花的确很好吃。你要不是怕长胖,你晚上肯定也吃。我就不怕长胖,你知道为什么不?用脑多的人,怎么吃都不胖。”

潘小姐气的,给了小邵东家两下子。小邵东家捂着胳膊,连忙不与她坐一起了,跟潘太太一起坐了。潘太太拦下闺女,说她,“说话归说话,可不能动手啊。”又安慰小邵东家,“不要理她,自小就这样,我都说没个大家闺秀的样子。”

“可不是,没学到婶子你三成的温柔。”

潘太太也觉着小邵东家相处熟了是个活泼性子,有时说话特招人笑,孩子们出门半个月,潘太太没有不记挂的,虽然常通电话,也忍不住多问了几句。待潘东家回来,晚上吃饭时难免又说到天津之事。潘东家还说,“老郑打电话给我,说一年给你一成的份子,想留你在天津帮忙,你拒绝了。”

潘太太不知有些事,不由看向小邵东家。小邵东家舀了一勺炒豌豆放在碗里,道,“这不是到夏收了,我得回家收粮啊。”

潘东家瞥小邵东家一眼,说他,“别拿这种鬼话糊弄我。”

小邵东家只好实话实说,“天津比起北京当然是好的,不过我听说上海比天津更为繁华。做工业跟做面粉生意、粮食生意都不一样,做工业一定要选好地方,环境很重要。天津是袁大总统的根据地,政治军事的氛围太浓了,军阀们不是那么好相与的。相较之下,自然是上海的商业环境更好。我是工科出身,要想赚钱,肯定去上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