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盗版必究!)
实际上,很多人都误会了《金瓶梅》,把这本书看成了诲淫诲盗的“禁书”和“淫-书”,实际上《金瓶梅》还有另外一个称号,被誉为当之无愧的“研究大明的大不列颠全书”,也就是说,只要你想研究明朝这个时代,《金瓶梅》就非看不可,书中包罗万象,什么市井无赖,贩夫走卒,高官显贵,文人雅客全都刻画的栩栩如生,可以说完全就是一幅类似于“清明上河图”的大明历史生活图库,从中得到的启比你去看很多历史资料都强。
另外,《金瓶梅》在民间普通人中间“名声”不太好听,可是在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名人雅士中间,却一直被称之为“奇书”,“雅书”。因此才有那“雪夜卧床看禁书,窗外风雨读金瓶”之说。
如果用这个逻辑来推断,岳老爷子这个“文人雅士”,书画界的“泰山北斗”,大老远带来一套《金瓶梅》助兴,就说得过去了;反而,如果他带着一套动不动杀人放火,满嘴鸟人的《水浒传》,那就奇了怪。
回过头,再看这套书的装帧和封面设计,显得古朴典雅,三个女人,一个身穿白衣,一个穿蓝衫,还有一个穿着红色的袍子,三人头挽明式髻,柳眉,杏眼,鹅蛋脸,身段袅袅,眉目含笑,竟然眼波传神,栩栩如生。不用说,这三个女子定是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无疑,至于那和红色女子面对面儿,就寝于床榻的男子,则定是传说中的“男人楷模”西门庆,西门大官人了。
单从这书籍的装帧构图,封面设计,就呈现出一种古典雅致的大家风范,即使林逸不是那种很典型的“封面控”,看到这样的封面设计,还是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就像藏宝大家看到了难得的宝物一样,爱不释手。
看到宝物,既然爱不释手,就更要仔细看了,于是林逸就打开精装书的版权页,仔细一看,晕,竟然是1989年齐鲁版《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缎面精装,建国后惟一无删节排印本,全铜版纸,编号2551。
看到这里,林逸的那双“贼眼”,就更加明亮了。
……
要知道,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曾先后有过三种稍不同的版本系列:一是几个早期的抄本。可惜的是除了在明代一些学者的通信或笔记中有所记戴外,这些早期的抄本并没有流传下来;二是词话本,即明万历年间刊刻的《金瓶梅词话》。目前,存世的已现了三部,除一部辗转美国而今藏于台湾外,另外两部均流落到日本;三是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多达七八种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及《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等说唱散本。
在这三种版本中,流传最广,也最被人所知的就是词话本和说唱散本。但是,词话本未经整理和校勘,不大适合于一般读者阅读,说唱散本由于经过佚名文人的改写和增删,更适合于一般读者阅读。说唱散本的另一个特色是,书中含有大量的眉批、旁批以及夹批,有的还有张竹坡的评语等;而有的版本更配有由几位明代木刻家专门刊刻的多达200幅的木刻插图。
不过对于很多《金瓶梅》版本收藏者来说,实际上这套书就两个版本,洁本和足本。
啥意思,聪明人就都明白的。
话说在1985年,人民出版社在社长兼总编韦君宜女士的果敢主持下,公开出版了《金瓶梅词话》删节本。这可是建国以来,在公开出版禁书方面的一个突破和创举。稍后,其他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各种洁本,以至于一段时间内,《金瓶梅》的太监版本百花齐放,成为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
在这些洁本中,据林逸所知比较有名的是---
1.《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戴鸿森校点,平装三册(属于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次印1万套,定价12元。有木刻插图36幅,共删19,174字,如今旧书售价---400元。
此外,人民出版社在1989年7月还曾出过两卷一套的精装本,附插图35幅,定价55元,如今旧书售价---220元。
2.《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山东齐鲁书社1987年10月出版。王汝梅、李照煦、于凤树校点。精装两册,附陈全胜绘彩图若干幅。全书共删10,398字,次印刷1万套,定价28元,后曾多次印刷。甚至有过盗版,如今正版旧书售价---315元,盗版书---80元。
3、《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陶慕宁校注,精装二册,另配以插图若干幅。全书共删4300字,次印刷8000套,售价96元。此版本装帧设计相当美观,校对甚为认真,用纸,印刷均比较考究,删简也比其他洁本为少,乃是几种洁本金瓶梅中,相当值得阅读和收藏的一个版本。如今旧书售价---240元。
……
除了以上的“洁本”外,实际上对于无数“金迷”大家来说,最想得到的却是这套书的“足本”,以至于有“看金瓶梅不看足本,无以愧对兰陵笑笑生”的说法。
实际上,早在1931年,就有人在山西介休现了木刻本《金瓶梅词话》(足本的),当时就引起学者和专家的注意。1933年,北京孔德图书馆的马廉先生更集资影印过120部。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等皆曾重金订购。建国初期,根据毛太祖关于“《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的指示,有关部门曾以1933年版为底本影印了2000套(也有印1000套一说)编号登记行,供省、军级干部及少数文学家购买。因此书供应范围极小,知道的人不多,影响甚小,不过如今却本本成了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