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自卑与超越 > 第22章 学校的影响(1)

第22章 学校的影响(1)

从18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强调人性的可塑性和环境因素的决定性影响。这种强调说法既真实又重要。

★弗洛姆

很多社会学家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了一种假设:人的精神构成犹如一张白纸,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天生的品质,社会和文化在这张白纸上写下了具体的内容。这种看法与对立的观点一样,既不能自圆其说,也对社会进步起着破坏作用。

★弗洛姆

在任何社会中,所谓文化精神,几全由部分有力的社团所左右,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社团对于教育制度,学校,教会,新闻界,影剧界均有控制力及影响力,因而使整个社会都受其熏染者,他们的声望极高,使一般人极力地推崇,并设法去模仿他们,这种心理作用的影响,遂使他们成为社会动态的左右者。

★弗洛姆

一个社会阶层或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具有性格之某些重要因素的事实,一个人能说一种“社会性格”代表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结构之核心的事实,说明了社会和文化形态对性格形成的影响程度。

★弗洛姆

一个人被无情地驱使着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他的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结果就产生了孤立无援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如果市场的变迁决定人的价值,那么,人的尊严感、自豪感就被摧毁了。

★弗洛姆

人显示出一种几乎无限的可塑性;人几乎可以吃任何东西,他实际上可以生活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并适应这种气候;同样,人也可以忍受任何精神条件,并在这种条件下继续生活下去。

★弗洛姆

对于家庭而言,学校是一种延伸。假如父母可以很好地教育子女,并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种种技巧,那么,学校自然就不必存在了。在很早以前,很多孩子都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比如工匠会将祖辈留下的知识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知识都教给自己的孩子。可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对于我们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让学校来帮父母分担责任就成为一个趋势,因为如今的社会要求儿童接受更多的教育。

与欧洲学校不同的是,美国学校并没有将学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在教育中看到传统权威的痕迹。很久以前,欧洲的学校只接纳王子和贵族的子弟,因为他们这样的群体对社会是有价值的,其他的人注定要默默无闻。之后,在教育由宗教机构接管之后,教育范围变得更小,只有那些经过特别挑选的人才能接受宗教、科学、艺术及专业的教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