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为那孩子怎么想的,竟能够想出这样一个法子,在行宫走水之后,立时便生出嫔妃逾制之事,而后再将这两件同时置于朝堂,端看风向如何。
明面儿上看,护卫皇后的那八百御林军,半个京城的人都瞧见了,其声势之浩大,实在是现成的攻讦利器;
反观行宫走水,因火没怎么烧起来,便也不曾闹得满城风雨。但是,该知道的肯定都知道了,就算不知道,过两天也能听到风声。
逾制在明,走水在暗,当这两件事同时出现,满朝文武、衮衮诸公,又会作何选择?
舍明究暗?
还是弃暗逐明?
更有甚者,以明掩暗、推明压暗,将皇后逾制之事闹得天下皆知,而行宫走水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果然有趣。
建昭帝扬了扬眉,笑得天真而纯粹。
他怎么就想不到这种损招儿呢?
若单只行宫走水,没准儿那些“直臣”就能给他扣上个“享乐”的帽子。可如今,嫔妃逾制这么个大幌子放在前头,现成的理由,不谏简直没天理啊。
而最有趣的是,那孩子竟在祖训里找到了一句话,有了这句话打底,皇后就算带上八千御林军回宫,那也是合乎祖训的。
到时候,不知道这些“正直无私”的官员们,那脸被打得疼不疼?
而籍由此事,那铁板一块的朝堂,说不定就能撕开一条口子,让人看清一些东西。
这是真正的阳谋。
建昭帝舒心地笑了,随后便转向东平郡王,带着几分好奇地道:“说起来,你家那小五子,对咱们宗室的祖训竟是倒背如流么?若不是他提了一嘴,就连朕也没注意到那祖训里竟还有那么一条。”
东平郡王此时再不敢相瞒了,一脸诚实地道:“回陛下,这不肖子从前老犯错儿,臣就常罚他抄书背祖训,臣想着,他许就是这么着把祖训给背熟了,这才跟臣说了那个法子。”
说到这里,他又有点不甘心,觉着这功劳怎么着也得算他一半儿,便又乍着胆子小声道:“不是臣说,这小子也就说了个大概,余下的都是臣给他周全了的,臣可废了老大功夫呢。”
建昭帝忍笑点了点头:“是,朕知道郡王有功,朕只是这么一问,正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若没你这聪明的爹,也就不会有聪明机灵的徐小五了。”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东平郡王立马高兴了起来,恨不能手舞足蹈,以示开怀。
“无论如何,你们都立了大功。”建昭帝站起身,在案后踱了两步,负手望向窗外微雨的天空,神情感慨:“从你算起,你家王妃,朕的淑妃,还有你家小五,都是有功之人,待回宫后,朕必定有赏。”
言至此,忽又转,目注东平郡王,眸中映两点幽幽烛焰:“特别是你家小五,委实是个不错的孩子,何时有空,带他进宫给朕瞧瞧。”
歇一拍,又挥了挥手:“还有王世子他们,朕也好些日子没见了,到时候也一并带进宫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