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分卫当作外接手和跑卫使用。
野猫阵是一种非常诡异的进攻战术,因为几乎所有主力进攻球员都不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往往被认为是业余球队在缺少出色四分卫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战术,所有球员位置都被彻底打乱,“野猫”之名也是如此而来。
野猫阵之中,跑卫站在四分卫位置上,四分卫站在外接手位置上,而外接手则后撤作为跑卫存在。
这也是野猫阵最令人头疼的地方,位置全部打乱之后而脱离原本的进攻框架,战术变化也就难以预测,让防守球员防不胜防,往往在开球之际就已经落后了一拍到两拍,攻防对峙的优势瞬间就被拉开。
最为简单直接地,原本中锋开球交给四分卫,而现在中锋开球交给跑卫,跑卫可能直接选择持球地面进攻,整个推进节奏就被加快;同时,外接手和四分卫则会肩负起拆挡开路的职责,在局部形成优势。
当然,中锋开球给跑卫,跑卫也可以将橄榄球交递给外接手或者四分卫,由后者在完成进攻的再组织。
对于防守组来说,进攻组位置全部被打乱,瞬息万变的比赛过程中,往往缺少足够时间做出准确判断——缺乏经验的新人,或者粗心大意的老手,亦或者是节奏快速的比赛进程,面对野猫阵时往往容易出现失误。
野猫阵的优点在于,混淆防守组判断、战术选择多变多样、充分利用球员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多功能长项——比如说,尼尔森能够传球、弗里曼能够跑球、约翰森能够拆挡,诸如此类,打乱进攻战术。
但野猫阵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对于球员个人能力太过依赖,受伤风险非常大;看似战术多变但实则有限,四分卫必须具备拆挡对抗能力、跑卫必须具备传球能力,否则多样战术很容易就被防守组研究透彻——毕竟橄榄球战术位置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全能战士的均衡反而容易被对手抢占上风,最后就只是碰运气了。
另外,四分卫位列外接手的位置,碰撞和拆挡都在第一线,非常容易受伤。
如果说,阅读选项进攻至少还利用了四分卫的运动天赋,传球与跑球二中选一;那么野猫阵纯粹就是出其不意,彻底混淆四分卫的本职工作,就好像用品牌奢侈品包当菜市场买菜布包一样,不是不行、只是耗损度太大。
此前提到过,高中时期球场位置混淆,大学赛场逐渐专业,职业赛场则真正进入专业领域,因此野猫阵在高中赛场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而职业赛场则几乎看不见此类简单粗暴的战术。一直到蒂姆-蒂博的出现。
凭借着野猫阵,蒂姆-蒂博在大学赛场光芒四射,2007年,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大二赢得海斯曼奖的球员;2008年,他再次入围海斯曼奖,最终输给了俄克拉荷马大学的萨姆-布拉德福德,屈居第三名。
2010年,丹佛野马以轮第二十五顺位选中了蒂姆-蒂博,引无数争议——因为蒂博的传球成功率低于百分之五十,除了野猫阵之外,传球能力非常非常糟糕,甚至一场比赛低于百分之四十也不稀奇。
然而,2011年,蒂博就踩着野猫阵的风火轮,率领丹佛野马杀入季后赛,并且在季后赛轮加时赛击败匹兹堡钢人,创造了不可思议的神话——匹兹堡钢人面对野猫阵屡屡犯错,晕头转向的防守令人大跌眼镜。
不过,那就是野猫阵在NFL仅有的辉煌了。后来,各大球队都纷纷开始潜心研究野猫阵,有效解读之后,针锋相对的防守彻底掐死变阵换位的灵活性,如此诡异的阵型也就失效,蒂博也就彻底泯然于众人。
短短两年之后,蒂博就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退役。
此时,野猫队就以野猫阵完成了意外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