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德*队的进攻一浪高过一浪,英*队终于也开始有守不住的趋势了,南非第2步兵师正在崩溃,这是不争的事实。
前线的战斗一直在进行着,后方的指挥部内,奥克莱金作为英国北非前线的总指挥官,他知道隆美尔要想打开眼前的局面,就只能攻占坦塔这个交通枢纽。
而英*队要想继续依靠美国人的支援,在这里坚持下去,也只能在守住坦塔这个前提下!
正因为有了这个原因,奥克莱金才终结了之前的己任英国指挥官的失误,认为自己不要理会别的事情,只要专心守好坦塔,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了。
做一只乌龟,做一只一万年都不变的乌龟,这就是奥克莱金的计划,这就是奥克莱金准备做的事情。
他认为,只要英*队以不变应万变,就能够避开所有隆美尔的阴谋诡计,让对方的优势无法挥出来。
隆美尔是这样准备的么?当然不是!隆美尔在进攻的时候,主要想法是拿下达曼胡尔,却没有要强攻坦塔的打算。
作为非洲前线指挥官,他知道如果英*队死守坦塔,坚守十天甚至二十天都是有可能实现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浪费时间攻击坦塔是不明智的选择。
所以隆美尔要做的,仅仅只是占领达曼胡尔而已。因为占领了达曼胡尔,也就算是彻底拔出了尼罗河西岸的盟军钉子。
这样德军就可以沿着尼罗河南下,一口气打到开罗去了!迂回开罗,就是隆美尔给自己的对手出的一道真正的思考题。
因为背靠亚历山大还有马特鲁两个不错的港口,隆美尔的物资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德*队的进攻力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只要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沿着尼罗河前进,一口气打到开罗去,就能掠夺开罗囤积的大量军用物资,获得海量的补给品。
有了这些补给品,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就可以继续向东冲击,直接打到苏伊士运河去——这一路几乎都是不设防的地区,就和赶路没有任何区别。
一旦隆美尔的军队从南边占领了苏伊士运河,就能堵死美国的战略物资运输,就能包围英国在埃及的所有部队!
这才是隆美尔进攻达曼胡尔的真正意图,这也是他让自己的第21装甲师与意大利军队一起进攻的原因。
隆美尔不想因为意大利部队的进攻不力,影响到他的整个作战计划,他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打一场华丽的进攻作战。
作为一名有自己独立战术想法的将领,隆美尔有自己的战术特点。
在他的著作里,就已经体现出了他集中火力的风格,他曾经这样写过:不管武器的口径有多么小,也不管武器的数量有多么少,都要尽可能的集中使用。
突破和迂回,就是隆美尔战争艺术的最核心体现,他喜欢用点突破带动战局,也喜欢用大范围的迂回来解决敌人。
进攻的过程中,兵力优势的一方总是会想方设法的扩大敌我两军的接触面积,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挥出己方的兵力优势。
延长战线就可以让兵力劣势的一方陷入被动,隆美尔打算的大迂回战术,核心就如此。
这种让敌军被迫分散兵力,与优势兵力的我方被迫交战的安排,并不是简单的分散就算完了的。
举个例子,假设双方兵力是10万对5万,如果将战线扩大十倍,就会在各个点上形成1万打5000的优势。
但是,灵活运用起来,如果在十个点中的九个点上都只用7000来牵制敌人的5000,那在某一个点上,就可以集中兵力,形成3万7千打对手5千的绝对优势。
当然了,完成这种优势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其中人少的一方也有很多反制的手段。
最让英国防御陷入被动的,实际上是南非第2步兵师对隆美尔手中进攻力量估计的严重不足!
这才是英*队战到此时此刻,还在疲于应付德军进攻的最大结症所在。
现代化战争往往是一场全面的体系化战争,每一个环节的估计预判错误,都可能引起整个战略环节上的误判。
英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在战前严密的监视了意大利在北非的港口,并且十分确切的掌握了这些港口的吞吐能力数据。
在他们的想法里,的黎波里太远了,根本已经不能对眼前的战场产生分毫的影响了。
班加西吞吐量只有2000吨而已,而托布鲁克也只有1000多吨的卸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