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再一次被拉回到北非,或者说被拉回到北非与中东交接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体面的名字,叫做苏伊士运河,只不过这条运河的两岸,大多数地方依旧还是黄沙一片。
隆美尔终于还是决定进攻了,在后勤不足的情况下,在他手里的汽车和物资都不太充足的情况下,开始了一场赌博式的进攻。
即便是深深信任着远在柏林的元,可隆美尔并没有在短暂的几个月内被一个冒牌的希特勒改变自己的性格。
他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徘徊踌躇了一个星期之后,终于还是按耐不住自己心中的野兽,打响了让最高统帅部还有总司令部都心惊胆战的枪声。
北非炎热的气温,并没有因为时间已经是11月末生任何的改变,这里依旧还是很炎热,这里依旧还是一片黄沙。
德军士兵在一个选定的地段内开始强渡苏伊士运河,冒着英军并不猛烈的炮火,将勉强凑出来的木筏推进河水之中。
自从两个多星期之前,德军推进到苏伊士运河沿线之后,这条人工运河上就没有了任何往来的船只。
所以,至少这些渺小的木筏,算是重新赋予了苏伊士运河生命,让这里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是的,真的是生机勃勃起来,木筏上时不时就会有士兵中弹跌入水中,鲜血染红了河水,让这里的一切都带着生命的气味。
或者更直观一些的描述——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味道,河水里弥散着鲜血,这里不是在孕育生命,而是在吞噬别人的生机。
“压低脑袋!如果你们不想死的话!”靠在木筏前面,德军士官们大声的提醒着自己的手下。
虽然身经百战,可北非战场上的德军士兵,这种渡河作战的经验真的是不太多——这里大多数时候都看不到任何的水源,更别提在宝贵的水源里划船了。
即便是苦涩的海水,在这里依旧也是宝贵的一种财富——当一个人连续用沙子洗五次衣服之后,能够用海水把皮肤浸湿,就是一种美好的奢侈了。
“突突!突突!”对面的沙坝上面,曳光弹如同雨点一般扫落下来,打在木筏前面的沙袋,还有周围的水中。
尽量压低自己的身体,德军士兵们疯狂的摇动着自己手中的木桨。他们希望自己的木筏可以快速抵达对岸,所以拼命的划着。
“突突突突!突突!”与对面的机枪声音毫不相同,德军的MG-42机枪吼叫起来。掩护渡河的子弹打在沙坝上,溅起了一片烟雾。
凭借着射速的碾压,还有数量上的优势,德军机枪很快就让对面的机枪阵地沉寂了下去。
这个时候,划船的德军士兵仿佛是找到了机会,开始更大幅度的摇摆起自己的船桨。让木筏更快速度的靠近对岸。
在他们视野所能看见的地方,德军抛射的烟雾弹已经形成了幕墙,遮挡着友军的视线,也遮挡着敌人的视线。
看不到对岸的情况,也看不见敌人的阵地究竟多么坚固,这对维持士气确实是有好处的。云里雾里的来到岸边,德军士兵们终于找回了脚踏实地的感觉。
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虽然脚下躺着的是同伴们的尸体,可德军士兵在对岸立刻找到了进攻的感觉。
当木排撞击到河滩上的那一刹那,木筏上卧倒的德军士兵,就借着惯性一跃而起,开始了他们的进攻。
没有一点儿迟疑,机枪兵动作麻利的将机枪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副射手拎起了弹药箱跟在身边,两个人上岸的速度甚至不超过2秒钟。
“移动!保持移动!”士官拎着手里的MP-40冲锋枪靠在一具尸体的旁边,一边对着自己的士兵们招手,一边大声的提醒他们躲避。
MP-40冲锋枪是刚刚配到非洲军团手中的,和STG-44一样,德军正在努力的提高基层部队的自动武器普及率。
元因此把希望寄托在了三款武器上:MP-40还有STG-44,以及还在设计生产之中的G-43半自动步枪。
不知道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元相信美军会在战争之中大量的投入半自动武器,其弹药倾泻能力,要比德军强大一倍以上。
在这种确信的左右下,元决心增加本国的弹药生产,并且提高部队的自动武器普及速度。
军队内最终确定的一类部队步兵班标准配置,是一挺班用MG-42轻机枪,四支毛瑟98K步枪,两支冲锋枪和三支STG-44突击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