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英美日三国的特工们在事件爆时就被抓捕了,但大唐帝国却故意高调调查,表面上是给国民政府一个交代,毕竟在大唐帝国都生这样的事情,大唐帝国自身也失了面子。实际上这不过是张猛跟谭锦程商议好的计划,目的是寻找对日开战的借口和对英美两国敲山震虎。
果然,英美日三国都是十分紧张的,他们明白刺杀国民政府谈判代表一事很可能是他们的特工干的,只不过不敢声张而已。尤其是跟各自的特工失去了联系之后,三国都担心事件暴露。
几天后,大唐帝国公开宣布,调查结果显示是日本特高课所为,对日本出了严正的抗议,并要求日本在24小时内作出答复,否则后果自负。
日本政府显然是不承认的,法国作为日本的盟友顿时站出来说话,要求大唐帝国不要血口喷人,同时联络英美两个传统盟友一起抗议大唐。
英美两国本来想说点什么的,毕竟他们都不爽大唐帝国在某些领域的“无耻行为”令他们损失惨重,然而很快他们两国都接到了来自大唐的秘密照会,英美两国的特工人员全员被俘的照片出现在胡佛和斯坦利的办公桌上。
张猛没打算跟他们撕破脸皮,表明此次只针对日本,但需要英美两国付出点代价,那就是大唐将给日本一个教训,在这个问题上英美得站在大唐帝国一边,并且要阻止法国插手。
张猛的目标已经瞄准了台湾,他很清楚自己此时的力量,完全摧毁日本那是不现实的,那必将逼得法国不计后果的参战。因此张猛只想一刀刀从日本人身上割肉下来,先就是先把台湾弄回来。
而台湾本就是中国领土,此次又是国民政府的人遇害,张猛要得就是这个结果,一旦大唐出兵台湾,将会站在道义制高点上。如果英美帮忙映衬一下的话,法国就会慎重考虑是否会因为台湾问题而参战了。
斯坦利和胡佛分别派出代表同张猛接触,在得知张猛只夺取台湾不会入侵日本本土的保证后,他们二人愿意联合压制法国不让其参战,作为交换条件,张猛必须将英美两国在唐的“游客”释放。
张猛同斯坦利和胡佛二人达成了共识,源自英美两国也巴不得唐日再度开战,他们想看看大唐帝国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他们非常迫切的想知道大唐帝国建造的蚩尤级超级战列舰竟然最后变成了超级航空母舰,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
唐日再度开战,实际上对英美两国都是一个契机,一方面可以大作军火和战略物资生意,另一方面唐日开战必定大幅度削弱双方的力量,尽管此前大唐帝国已经赢了一场,但那是趁日本不备,如今日本有所准备,战争结果如何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大唐帝国遭受重创,那么英美不介意磨刀霍霍砍下大唐,把此前被张猛抢走的巨额黄金和钞票都抢回来,每念及此,英美两国都咬牙切齿,可见他们多么恨张猛,巴不得大唐陷入战争深渊,自然乐得撮合大唐同日本再度开战了。
当然,国家之间并无信义可言,英美虽然表示压制法国参战,但真到了关键时候,不排除英美两国怂恿法国也参战,毕竟削弱大唐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张猛不是不知道英美两国这么容易就同意了他的要求的真正目的,他实在是不愿意法国提早参战,因为那意味着德国需要履行唐德同盟条约而参战,那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必然爆不可,可问题在于德国和意大利都没有准备好,因此张猛不得不做出权宜之计,先打台湾,对日本不是切肤之痛,法国也不可能因为日本的一个殖民地而轻易跟大唐开战,毕竟法国的重点对象不在太平洋而在欧洲的德国和意大利。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同盟关系,对法国而言,本土威胁很大,所以张猛在做出通盘考虑后,才会选择打台湾这个只能算局部战争的计划,将局势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切处于可控状态。
最终,大唐帝国联合国民政府一起对日作战,大唐帝国打着帮助国民政府收复失地的旗号负责进攻台湾,而国民政府则出兵收复东北。
然而,实际上,国民政府面对国内抗日舆论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不想得罪大唐帝国这个债主,而蒋中正的主力则在剿共,国民政府亲日派秘密跟日本达成协议,实际上国军并未真正开赴东北参战。
显然日本方面太了解蒋中正的心思了,因此日本内阁才不惧大唐帝国和国民政府的联合。只是令斋藤实失望的是,法国竟然没有表态是否参战,显然是估计英美和德意的巨大压力。不过德意两国也没有对日本宣战,显然德意两国也因为自己准备不足不敢轻易犯险。大唐帝国和日本帝国彼此的盟友都没有参战的意思,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唐日战争层面上来。
只不过大唐帝国这次的目标是冲着台湾去的,日本军方当即动员起来,加强台湾防御,准备同大唐帝国再打一场。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