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海上升明帝 > 第261章 太后敬酒皇叔父

第261章 太后敬酒皇叔父

北京。

摄政王多尔衮正参与宫宴,庆祝中秋。

嫂子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过来给他倒酒,并向他敬酒,看着嫂子望来的目光,已经微有醉意的皇叔父摄政王,还是立马接了过来。

接过酒杯时,两人手指触碰,多尔衮感觉心脏跳动都慢了几拍。

被称为科尔沁天降贵人的圣母皇太后冲着小叔子微微一笑,笑的多尔衮都醉了,仰起头就是一饮而尽。

“摄政王慢点。”

三十二岁的布木布泰正当虎狼之年,丈夫暴毙,留下孤儿寡母。想她当年十三岁时被兄长从科尔沁草原送到盛京,嫁给了姑姑的丈夫皇太极为做侧福晋,为丈夫生下三女一子。但在宫中,她虽有姑姑照顾,可地位也并不稳固。

皇台极年年纳新人,甚至后来还把她的姐姐海兰珠也纳入宫中,极为宠信,弄的姐妹几乎反目。

林丹汗遗孀入宫,也让她的地位一再下降。

只是谁也没料到,皇太极壮年而崩,更想不到,皇位最后却落到了八岁的幼子福临头上,于是她也母以子贵,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入居慈宁宫,反倒是大福晋姑姑哲哲,连太后都没加封,只是尊为国主福晋。

相比起姑姑的看淡一切,布哲布泰却得为年幼的皇帝儿子着想,她很清楚知道,当初皇位本当是大皇子豪格的,是多尔衮不肯,自己想当皇帝,但其它诸王又不愿意,最后才让她儿子福临捡了便宜。

但面对着权势日隆的摄政王多尔衮,她不敢吊以轻心,但人在深宫之中,一介女流之辈又无法左右大局,也只能尽量的对这小叔子示好。

她早看出小叔子看她的眼神里的别样味道,却也只能忍着,甚至还得有意无意的纵容着。

“听说最近南方局势不太好?荆州、武昌、杭州接连被明军围城,郧阳得而复失,还又丢了襄阳?”

多尔衮望着嫂子,恨不得把手捉过来握在手中搂在怀里。

“皇太后不必担忧,不过是伪顺余孽走投无路狗急跳墙投了残明,如今看似声势浩大,可朝廷已调派两万精锐八旗南下,定能旗开得胜平定叛乱。”

太后点头。

“洪大学士的能力我是信的过的,只是如今他麾下无兵将可用而已,佟岱是我们满州名门,以前操办后勤粮饷也干的不错,但打仗本非他所长,总督地方更无甚经验,湖广如今糜烂,也全非他过错,洪大学士能力毋庸置疑,只是湖广缺兵少将。”

“摄政王何不调平西王和三顺王南下?他们本是辽东悍将,又握火炮之利,兼本汉人,更习汉人心思,若由洪大学士统帅四王经略湖广,湖广局势可迅速平定。”

太后是个年轻女人,但不是个简单女人,她对政治有天生的敏感性,通过各种消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多尔衮听到太后提洪承畴,却是眉头一皱,心中吃醋。

传闻当年松锦大战后,洪承畴被俘,宁死不降,绝食殉国。皇太极非常重视洪承畴的能力,一心想要招抚,可用尽办法,都无法说服洪承畴。最后还是布木布泰请缨出马,每天前去劝降。

传说当时洪承畴绝食多日十分虚弱。

太后直接用嘴含参汤一口一口的喂洪承畴,把洪承畴又救回来,经过细心照料,多日的谈心,最后居然劝服了洪承畴降清。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闻,没有人亲眼见过。

但这传闻传的很广,每当想起这事,多尔衮就觉得心中有根刺,扎心的痛。

他跟太后也还仅公限于以目传情,偶尔碰一下手而已,这洪承畴老匹夫居然还能有这等待遇。

现在听太后又提洪承畴,越让他不满了。

“洪承畴老了,他在江宁安抚南方诸省,毫无寸功,让局势糜烂至此。刚改为经略湖广六省,结果他派旗牌官催潘士良出兵荆州,导致士兵讨饷请赏而哗变,最后不但刚夺回的勋阳复失,还把襄阳也丢了,他得担最大的责任。”

太后还不知道小叔子因一个传闻而对洪承畴如此敌视。

“现在重要的不是讨论谁的罪责,而是得尽快解救荆襄危局,我八旗虽精锐骁勇,可上次大军南征经年,刚刚回来,又要南征,将士们也没得休整。况且,我听说上次英亲王和豫亲王征战江汉、苏杭时,将士们都不耐中原南方的暑热,多有水土不服,”

“要征讨南方,以满蒙为主,但也得以汉人为辅。”

多尔衮却是有些不太耐烦了,他虽喜欢嫂子,但并不愿意听女人谈论这军国大事。她们又懂什么呢!

朝廷为什么把吴三桂和三顺王,又都调回辽东?

为什么不直接让他们镇守中原,甚至是直接顶在最前线的南方?

因为就连多尔衮对这些人也始终存几分猜忌甚至是忌惮,比如吴三桂,此人绝不简单,若不多加限制,把他调回辽东驻防,使之处于大清眼皮底下,而让此人出镇武昌或是杭州,那必然鞑长莫及。

会增加许多不可控的风险。

三顺王也是如此,不论是孔有德还是耿仲明又或尚可喜,这些家伙没有一个简单的,随便一个看不好,都要出大乱的。

相比起如今南方的那些残明、顺贼余孽等,多尔衮更加提防这些汉人大将。

“摄政王重用江南举人严我公,是否有些太过?如今朝中不少议论啊。”

多尔衮却不想谈这个,严我公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破格重用,有违常制,但他现在需要的便是严我公这样没有什么八旗背景,跟朝中王公大臣们没关系,却又有能力,还能忠心于他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