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战国征途 > 第六十七章 辩论 上

第六十七章 辩论 上

公孙龙啍了一声,道:“孔、孟、荀三位夫子在治国上均无建树,仍是因为各国之君无识人之名,不用其人,要不然早就己经圣王于天下了,何况儒家弟子遍及天下,人数之众远非其他各家所比,假以时日,必然能为君王所用,而法家专以严刑峻法治国,仍是行欺民愚民之政,又怎能长久,虽然秦国侥幸,才能得以存活百年,想要超过周朝,根本就不可能。”

申慎的眉尖一挑,正要出言反驳,淳于钟秀己笑道:“未来之事,虚无缥渺,秦国能够存在多少年,就算是有相术大家,也未必算得清楚。两位就不必争论,还是立眼于今,再做分辩。”

她这一开口,也正好为两人解了围,要不然两人争论秦国能存在多少年,确实没法争得清楚。因此高原到有些佩服她,到也不愧有才女之名,一句话就切中了要害。而且让两人都保住了颜面。

不过刚才听申慎和公孙龙的辩论来看,申慎是抓住了儒家的软肋,春秋战国己来,只要是任用法家变法的国家,都能够强盛起来。而儒家在治国方面,确实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诚绩,甚致可以说是一无事成。孔、孟、荀三位儒家宗师在其有生之年,虽然都是名满天下,而且每一个人都曾游历天下,奔走于各国之间,向各国国君推销自己的学术主张,到是也有不少君主非常礼遇,盛情接待他仙,可惜没有那一个君主对他们委以重任,也釆纳他们的学术主张治国。

如果是一个两个,还可以说是君主没有识人之明,但所有的君主都没有釆纳儒学治国,那么就只能从儒学自身去找原因了。可惜这三位宗师,还有后来的儒家学者都一无例外的没有检讨儒学的优劣,把责任推到了各国君主的身上。当然后世也有人评价,认为这三位宗师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不曲意去迎合当权者,比后世那些一味奉迎君主,而肆意歪曲儒学的无耻儒者,要强得多。

但公孙龙对得也很得当,在治国方面,儒家确实拿不出什么成绩,但他却把重点放在儒家的弟子众多这一点上,而这怡怡又是法家最大的不足之处。

而就在这时,宋荣道:“两位先生都是饱学之士,立论精彩,本当有大成就,可惜两位都己经误入歧途,实在令人惋惜。”

申慎和公孙龙都有些不高兴,不过宋荣也是赵国的知名学者,论年龄也是两人的长辈,因此两人也不敢轻意反驳,相反齐声道:“愿听夫子教晦。”

宋荣微微一笑,道:“人生在世,莫不以有所做为当做立身之本,王候将相,建功立业,出人头地,名垂千古,都是为了显示其‘有为’而己。却不知道以‘有所做为’当做立身之本,仍是大错,只有‘无为’才是天地间至为高深的大道啊。”

淳于博仍然不作声,还是淳于钟秀道:“如果按宋夫子的意思,难到说只有什么都不做,才是正道吗?”

宋荣微笑点头,道:“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想‘有所作为’,才使人人欲念大炽,结果争端百起,万恶俱至,如果人人都能以‘无为’当做立身之本,才能使天下清净,民心不乱,因此真正的圣人绝不可推行‘有为’,而应示天下以‘无为’之道,只有‘无为’之道成,天下才能大治。”

本书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作者有话说dtoryjack2014-09-19-->

#ncludvrtual="/fragnt/6/3236.htl"<!--二维码广告start-->.qrcod{dth:590px;argn:0auto;ackground:#fff;ordr:1pxsoldc;paddng:15px20px;ovrflo:hddn;}.qrcodt:lft;}.qrcodul{:120px;font:14px/1.5":15px;}.qrcodl{lst-styl:squar;argn-otto:5px;}

扫描二维码关注17k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ap_17k”关注我们。回复"大奖+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phon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二维码广告n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