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八月份,京城似是迎来了婚庆高峰,继李荣成亲后,又有不少人家开始嫁女儿、娶媳妇,萧南陆续接到了不少请帖。
其中,有些人家可以不必亲去,有些人家则是必须亲自到场。
比如隔壁荣康堂嫁女儿,萧南这个做堂房婶母的,就必须前往,不但要捧场,而且还要帮忙。
经过千挑万选,王氏和崔彦伯给崔涵选中了老牌世家卢氏子、鸿胪寺卿卢正的儿子卢易之。一个是宰相的孙女,一个是九卿的儿子,两家又都是世家,这桩婚事当真算得上门当户对。
卢易之比崔涵年长三岁,小郎君长得丰神俊朗,学识也好,去年门父荫入了千牛备身,靠着家族的人脉和自身的聪慧,在千牛卫混得很不错。
王氏对这个女婿,真是越看越顺眼,尤其是今日,他头戴冠帽、身着礼衣,抱着一只大雁欢喜而至,只把王氏高兴得合不拢嘴儿。
萧南领着女儿站在崔家女眷的队列中,笑着看众人用尽花样的为难新郎,新郎和他请来的男傧相都很机警,面对崔家女眷的拦阻,个个伶俐的应答,赢得在场宾客的阵阵喝彩。
整个昏礼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时辰,荣康堂处处充满笑声欢语。
最后,崔家人目送新郎新娘登车而去,或是伤感、或是不舍、或是欣慰,王氏更是拿着帕子掩面拭泪。
“大嫂,你也不必如此伤怀,阿涵嫁得又不远,娘家婆家只隔几条街,到时候,想你了抬腿就能回来。”
韦氏其实挺羡慕王氏的,长子娶了太原王氏女。女儿又嫁入同等世家,且婆家还这么近,和崔家同在一个坊,崔涵回娘家那叫一个方便。都不用担心宵禁。
王氏眼角还带着泪花,听了韦氏的话,不禁失笑:“弟妹说笑了,阿涵嫁了人就是卢家的儿媳妇了。就算卢家娘子宽厚,她也不能时常回娘家呀。”
女儿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她捧在手心娇养十六的女儿就这么嫁了。她如何不心疼?!
韦氏却坚持,“至少阿涵嫁得近呀,每年都能见几次面。不像我的阿澜远嫁西北。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她。”
韦氏的长女崔澜两年前嫁入程家,跟着夫君去西北任上,至今还不曾回京。
韦氏每每想起女儿就忍不住难过,虽然比起卢易之,她的女婿更出色,但、但小夫妻离京几千里,想见回面是千难万难。女婿再好,也抵不过母女分离的苦楚呀。
王氏拉着韦氏的手,安慰道:“你也不必难过,明年程郎三年任满,你让三弟跟亲家商量一下,把他调回来也就是了。”
韦氏点点头,现在她也只能这么想了。
妯娌两个相携往里走,韦氏眼角的余光扫到大夫人,嘴角一抽,低声说道:“今日阿娘倒和善。”竟然没找人的碴儿,也没有找寻萧南的不是天生倒霉蛋。
自从萧南接了荣康堂的中馈后,韦氏听说了不少大夫人和萧南的摩擦,她和王氏一样,每每听到大夫人吃瘪,就忍不住暗自高兴。
韦氏虽然不是宗妇,但有大夫人这个婆婆,她也轻松不到哪里,明明她也是要做祖母的人了,结果大夫人还时常在人前训斥她,半点情面都不留,这让韦氏如何不记恨。
王氏扫了眼四周,也压低声音道:“今天姑母也来了。”而且一直站在萧南身边。
王氏的意思很明白,如果大夫人不怕被崔江当场顶回去,她大可试着挑衅萧南。
“扑哧~”
韦氏想起萧南那日崔江的表现,一时没忍住,轻笑出声。
走在前头的大夫人听到动静,回头扫了一眼,见两个儿媳妇正手挽着手边走边聊天,脸色一沉,冷哼一声又转过头。
哼,这一个两个的都不省心,身后这两个大的,定是凑在一起说自己的坏话呢。
大夫人越想越觉得憋屈,别人家的儿媳妇哪个不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侍奉婆母?偏她的儿媳妇,没一个省心的。
用力一甩袖子,大夫人加快脚步,心里则盘算着,唔,那件事要加紧了。
王氏和韦氏都看到了婆母的小动作,两人对视一眼,交换了个彼此明白的眼神。
王氏拍拍韦氏的手背,小声道:“姑母是个妙人呀!”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呀。
韦氏却说:“弟妇也是个妙人呢!”能想起用崔江的无赖抵制大夫人的蛮横,萧南也不是一般人儿呀。
王氏点点头,“是呀。”过去她真是小瞧这位弟媳妇了,没想到,人家的手腕这么厉害,连崔江这样的人,萧氏都能找到利用的价值,而且用得这般巧妙,真是给她上了生动的一课。
韦氏和王氏抱有同样的想法,以前她对崔江这个极品姑母向来是敬而远之,不能说看不起吧,至少也不会亲近。但真没想到,这样一个人,如果用好了,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