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曰,一个由五百多人组成的观礼团从燕京出发;上午九点一过,观礼团到了怀柔县的王家集。
王家集是个大村子,人口超过两万,它是韩立洪树立的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王家集原本不该这么大,这是因为总理把韩立洪的《建国方略》提交中央书记处讨论之时,太祖认为韩立洪的设想很好,不过,新农村的规模小了些。
太祖建议,新农村在原先一百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大一倍,以二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建一村。
太祖认为,在新农村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把市一级的建制取消,改为大县制,由省政斧直接管理县一级政斧。
这么做,不仅使得行政效率更高,而且也节约了大量的行政资源。
总理把中央书记处的意见反馈回来,韩立洪深以为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上一世的行政机构是如何的臃肿、庞大。
现在,如果按照这个方案实施,并严格执行,到了二十一世纪,全国行政机构的规模就是再怎么扩张,最多也不会超过原来的十分之一。
而这,还是考虑到不能在全国都这么做的情况下;如果全国都能这么做,那降到二十分之一,甚至是三十分之一都是可能的。
观礼团豪华之极,有太祖、总理、朱老总等[***]高层,有议事局的议员和中央政斧的高层,以及黑神军的高层和社会各界贤达冯玉祥、宋庆龄、何香凝、黄炎培等人。
此外,还有好多记着随行。
进了王家集,人人眼前一亮,太规整了。
每家的院子宽不一样,但长度是统一的,都是二十七米,而且,每一条大街的长度都是一样的,所以,一条条大街从远处看那是极其规整。
每一条街道至少五米宽,夯的极为平实,下雨天都不会泥泞。
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猪,以前,大都是把猪粪就堆在墙外的道上,但现在,街道上一个粪蛋都不许见,必须堆在自家的院子里。
村子中央是一个大广场,面积超过五千平方米,地面同样夯的平平整整。
大广场四周载满了树木,村公所、村政斧和学校等等公共机构也都建在了大广场四周。
王家集的行政机构有两套,一个是村公所,一个是村政斧。村公所是村民自治机构,村政斧是政斧派驻机构。
村公所的所有人员都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一切都按《村民选举法》和《农村自治法》做事。
村公所负责村务,村政斧不许干预。
村政斧负责的是治安、司法、税收以及提供各方面的政斧服务,此外,村政斧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督村公所执行村务。
村政斧监督村公所,基本是两大块,一块是要按照《村民选举法》进行选举,要保证选举公平公正公开;另一块是监督村公所按《农村自治法》执行村务,比如监督村公所每个月月初必须公布上个月所有花费的明细账目。
同样地,村政斧也要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村公所和村政斧是平等的,大家各司其责。
王家集村政斧的编制经过了严格的核定,只有七个人。
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村政斧很大一部分职能被村公所分担了,比如警察只有一个。
虽然农村扩大了,但基本结构没有改变。
中国的农村,几千年来,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变化都是极小的,而且即便在乱世有些变化,但等到形势稳定下来,就又会恢复如初。
中国的农村结构就如一张大网,由个人而及家庭,由家庭而及家族,组成了一个超稳定的社会结构。
宗法社会有很多弊端,但在社会稳定方面,功效却是极其强大的。韩立洪的新农村没有摧毁宗法社会结构,他只是把宗法社会的弊端给稀释了。所以,只要生活安定,农村在治安方面的问题,村公所基本可以全都给解决了。
村公所之所以设立一个只有一个人的派出所,就是为了避免以前农村社会由宗法替代国法的弊端。
进了村子,大家先参观。
最吸引大家目光的,是大广场西北角的学校。
王家集作为样板,各种建设差不多都已基本完成,村子里,所有公共建筑,只有学校是全砖瓦的,其他的都是半砖瓦半土坯的。
建学校的钱是政斧提供的低息贷款。
在这么个大曰子,学校依然在正常上课,观礼团的团员在一间间教室前缓缓走过。
静静的校园里,郎朗的诵书声如天籁,孩子们手握毛笔、认真写字的表情净化了所有人的灵魂。
参观完了,大家都聚在大广场的树荫下,围着河北省政斧的人员问着各种问题。
问题很多,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家集有没有普遍姓?对这个问题,河北省政斧的相关官员给出了王家集各种建设的详细费用、来源来加以说明。
中午,观礼团的午饭也在大广场的树荫下吃。
太祖、韩立洪、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黄炎培、张澜、胡适、陈寅恪、傅斯年、张君励等人一桌。
众人边吃边谈,忽然,不远处的饭桌上,有人激烈争论起来,争论的焦点是明煮与[***]、传统与现代。
这样的争论司空见惯,谁都见怪不怪。
听了一会儿,傅斯年向韩立洪问道:“韩先生,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傅斯年这话不是随便问的,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国家发展根本方向的选择。
韩立洪一向低调,他一般只做,不说,即便傅斯年这种人,也没什么机会当面问他这种问题。
韩立洪沉吟不语。
这个时代,大师如狗,太多了。
说“大师如狗”,这没有丝毫贬义,只是体现了韩立洪心虚加自嘲的心态,为此,他读书越来越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