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革命政府忙着政务和外联上的事情,同时为了筹集出兵北上的军费,不得不与那些地主、实业家们合作,给予了许多政治上的便宜。非但如此,在广州临时议会的席位当中,几乎有一半以上让给了这些人物,差不多就算是变卖出去了。不过资产阶级革命本来就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唯一让人感到怪异的,就是原本是正儿八经的企业家,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混上一个政治职位。
新生的政府面临很多危机,最大的威胁莫过于国际上对革命的看法。
1月1日发生的起义行动让广州英法租界和其他外国领事馆都感到震惊,英法租界甚至直到今天都采取了军事封锁,拒绝任何华人进出租界。而这几天里,没有一个外交机构主动与革命政府取得联系,北京大使馆方面目前还在观察整个中国的事态发展。
而革命政府这边派出宋教仁陆续拜访了几个外国领事馆的总领事,强烈要求这些国家表示政治军事中立,不得干涉中国革命事业。不过在广州的外国领事馆原本就没有打算进行任何行动,只是遵从上面的命令,静观其变。
在经过了辞职事件之后,吴绍霆顺利成为了革命政府军事部部长,不过因为开始的几天大家都以“总裁”来称呼,所以即便更改为部长之后,麾下的部将依然用已经叫顺口的“总裁”代替“部长”。这些只是细枝末节。吴绍霆上任之后,按照他既定的军事整编计划开始对广州所有起义军进行重编。
首先他将起义军、革命军统一规称为革命粤军,将原第一混成协扩编为革命粤军第一师,自任为第一师师长。之后,第一标改为第一团,团长韦汝骢,副团长孙继直;第二标为第二团,团长莫擎宇,副团长徐少文;炮兵营与总督府炮队合编为炮兵团,团长张达开,团参谋陈芳、许广;骑兵营新增加一个特务连,改编为师部直辖特务营,特务连装备有温特斯特m1897,营长由李济深出任。
师部设置总参谋部、武官处、后勤部和随营高等军官学校。何福光出任总参谋长,许海英、倪端以及原第二标的一些参谋官出任参谋长。武官处下辖侍从处和警卫营,李琛担任侍从处总长,王云担任警卫营营长,总长一职暂时空缺。后勤部下辖辎重营和战地医院,由师长副官邓铿兼任部长,倪端兼任总办。
何福光监管随营高等军官学校,许海英为总办,旨在培养团部级参谋官。
除此之外,吴绍霆还将黄明堂、李福林、关仁甫等民军,陈炯明、黄兴从惠州带来的循军,再加上巡警营投诚的部队,整编为革命粤军第二师。黄兴担任第二师师长,李福林为副师长,关仁甫、黄明堂、陈炯明则分为下辖第三团、第四团、第五团团长。
看上去起义新军与革命民军各分归属,互不干涉,但是实际上明显反映出了革命粤军两个师的差异。第一师是正规军,无论制式、素质、军风都是最好的,第二师虽然是纯正的同盟会血统,可是到现在都没有制式装备,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会党成员,素质可见一斑。
只不过黄兴还是挺高兴的,自从上次吴绍霆辞职事件之后,他深刻的认识到,如果要让自己来统领起义新军根本是不可能的。现在吴绍霆整编了一个同盟会纯血统的第二师出来,哪怕军事素质再差,黄兴也是心甘情愿的。
在会党众人的心中,黄兴就是一个传说级的人物,包括李福林在内都是十分仰慕这位革命实干家。所以说,与其让黄兴来指挥一支根本叫不动的部队,倒不如将其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正所谓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对于这样的编制,胡汉民、廖仲恺等人也相当满意。他们原先还有些怀疑上次辞职事件是吴绍霆故意使诈,可是现在看来,吴绍霆自然而然不是这样的人了。
1月7日这天,革命粤军的编队总算完成。
黄兴找到吴绍霆商议,自广州起义成功之后,他们已经休整了这么久,可是广州周边城镇依然没有全部光复,眼下应该果断发兵出征,先平定省内,然后北上支持江西。吴绍霆早就知道同盟会的这个打算,他也明白要想扩大革命声势,北伐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吴绍霆同样知道未来革命局势的走向,出兵北伐最终是失败的,而以革命粤军现在的实力不可能在省外有立足之地。经过折中的考虑,他决定先让黄兴带领第二师出省北伐,广东省内的平定任务由第一师来承担。
广东省内的情况并不是那么轻松,韶关巡防提督吴祥达拥兵四千,坐镇北方重要关隘。尽管吴祥达不可能进犯广州,但是只要其原意坚守韶关,广州的革命粤军根本不可能轻易北上。除此之外,肇庆还有两个绿营军,两广交界的梧州更有龙济光的第二十三镇。如果革命粤军全部出兵北伐,广州无兵可守,同样十分危险。
于是,黄兴很爽快的同意了吴绍霆的计划,他现在革命情绪高涨,巴不得能够早点出省带动全国革命的发展。
当天晚上,吴绍霆在军部召开了出兵会议,制订详细的作战策略。</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