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六,天晴,风大.
今儿个算不得什么好日子,但是对于村尾的小院子里,今儿个却是有些特别。
吕氏看着一家子有一种难掩的兴奋劲儿,特别是几个小的和老的。“这你们可得自个儿想法子去卖了,不管卖多少,都是你们自个儿的。”
“耶……娘,这,这是真的吗?据说能卖银子的,好大把的,都归我们自个儿吗?”文佑一听着自个儿也能藏私房钱了,顿觉地自个儿比同龄人老成多了,瞬间长大了。
吕氏笑着点点头。“你们之前的白木耳换的钱都在我这儿了,娘怎么好意思再盘剥了你们的银子。不过,先说好了,不能乱花!”
看着地上摆着的一个个木盆子,还有一些新种上的,荷包鼓鼓看都看得到了,不由傻笑出声。“嘿嘿,这第一剪的,由谁收豆苗呢?听说很重要啊……”夏竹想到了酒店、工地动土等,好像都有个第一剪的。
“整那么些花头做什么, 咱还是快点收了这些吧,趁早,还能去镇上呢,否则回来就又要晚了呢。”唐大海只想着快点收了,趁着新鲜,说不定还能卖上个好价钱呢。
方氏听了夏竹说的,兴致高涨。“这个好,兆头很重要!我来剪第一下,我年纪最大,理应是我!”
文佑嘟着嘴,不满。“姥姥,你不厚道,我可是天天对着这些个豆子,应该是我,我劳苦功高,你怎么能仗着年纪大,就抢我的呢……”文佑越说越轻了,无奈年纪大压死人。
“我也想剪。”“我也要。”只除了唐大海和吕氏,反正也没他们的份儿。
“姥姥,咱一人剪一盆吧,再争下去,今儿个就别捡了。”文佑与方氏打着商量。
方氏点点头。“行!依你了!”总算是达成一致。
金黄色的豆苗菜,晒了两天的太阳,已经变成了绿色的叶子,茎秆也壮了些,但是还是苗,瞧着水灵灵的,一掐就断。
“你们可别一剪刀给剪光了,留着些茎秆,还能收个两三茬呢……哈哈,还是我剪给你们看看吧。我就说嘛。我肯定第一个剪的……”夏竹从吕氏的手里拿过一把剪子。有些沉,对准了一个豆苗,剪了下去。
夏竹仔细地说了遍,毕竟不是难事儿。很快就采收完了。松松垮垮的一个背篓,没压实,大概也就一斤多些,唐大海估摸着。
要不是怕扫了老的小的兴儿,唐大海很想说句,自家吃了算了。这菜,哪怕是冬天里,也不可能卖上肉的价儿,来回。算上吃的,还亏呢。不划算的买卖。
照旧是唐大海领着夏竹兄妹俩,去了镇上。至于这豆苗菜儿能往哪儿卖,三人心里都没谱。且行且观望。
“咱镇上的也就知道那么几家,听雨阁是之前卖过野鸭蛋子的。还有那药房。咱总不能把这菜也往药房里卖吧?小心把咱当疯子哄出来。”唐大海一边走着,一边细数着。走在最前面,挡着点风儿。
“那咱就先去听雨阁吧,反正去试试,只有这么一两斤,也换不了多少银子,听雨阁是酒楼,应该要的量大吧?”文佑只是听唐大海说过听雨阁的掌柜,甚是和善。
一家家酒楼去问,引得别人注意了,可就不好了。图省事儿,倒不如卖给相熟点儿的听雨阁。到那药房,那小哥儿,也只可能要那么个几斤,自家尝尝鲜,总不好老想着去坑他一把吧。那真的是太不厚道了。
父女三人都有些丝丝的不安,有些忐忑。远远地,城门口已经看得到了,零零散散的村民,都赶着进城里去。唐大海熟门熟路地到了听雨阁的后门,这条路,唐大海记得很清楚,原本是为了家里的野鸭蛋子。
唐大海上前叩门,半晌,没人应答。“咱再等等?总不好这会儿正忙的时候,往正门口去卖菜吧。”唐大海越等心里越没底了,也不知会不会有人。之前的那几次,掌柜的都是让他到后门等着,只是从来没像今日这般,等了这般许久。
“爹,好像有声音,说话声儿!你再敲敲门,试试?” 夏竹听着声儿,赶忙催着唐大海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