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如何炸掉月球 > 第083章 风云人物

第083章 风云人物

采访的队伍很专业的在办公室里布置,专访开始前,美女记者朱蒂丝先跟他聊了一些题外话,放松心情。看得出来对方很用心,还派来个会说西班牙语的女记者。但接触后就完全没必要。

杨永诚会说一口英式口音,虽然因为母语的影响,他说不出正儿八经的标准英语,但已经很了不得。美国人虽然表面不承认,但心底还是更看重说英式英语的家伙,或许也是一种崇拜行为。

采访开始前,杨永诚还开了个玩笑缓解气氛:“放轻松,记者小姐,我今天有足够的时间让你们把秘密撬出来。如果你有本事的话,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机密,让你成为王牌记者。”

美女记者微笑:“能够对您进行当面采访,已经足够让我跻身一流记者的行列。当然,我们是不会拒绝重大秘密的。如果先生还允许的话,我们甚至还可以谈一谈明年诺贝尔奖的感言。”

瞧这话说的,拍马屁不动声色呢。

因为日程紧要,助理只安排美联社这一家媒体采访,再有也得是同等级的。所以问题准备得很全面,对方也慎重对待这次独家专访。首先提问的是关于干细胞技术的相关问题,未来预测等。

杨永诚一一进行解答,这里面也就只有他才会条理清晰的说出来,换做拉尔夫,换尼尔森,都不一定能够解析每个方面。但杨永诚也主要是解释粗浅的技术问题,让普通观众也能看明白。

他还给出预测:“如同某些媒体的预测,这确实是一项改变生物制药领域的突破,干细胞领域就像浩瀚的大海,我们目前只开发了小部分,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返老还童也并非梦想。”

关于干细胞的问题比较详细,杨永诚详细解答后,又来到他个人方面。比较*的他就没有作答,但对于个人研究经历,从事的行业等,也做了解答,特别是记者好奇他所会的语言种类。

杨永诚翘着腿,很自信的:“因为家庭环境的特殊,我最先接触的是中文和西语,我还学过德语,因为我祖母是德国人。再由于拉丁语系的相似,我能够掌握法语和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也会点。”

女记者朱蒂丝笑着问:“那先生您的瑞典语如何?考虑学习吗?”

“这个问题。”杨永诚笑了起来,避开了:“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乐意学习新的语言。顺带说,我认识一些瑞典的朋友,精通做不到,但说几句招呼话还是可以的。”

朱蒂丝心中暗暗记下,题材又有了,天才科学家对获得诺贝尔奖信心满满,扬言要学好瑞典语……事后杨永诚有些后悔自己的大嘴巴,无论媒体大小,都喜欢夸张事实,美联社也不例外。

整个采访主要分两部分,重要的技术方面;以及杨永诚个人。其他的就是有关公司的发展、其他领域或者是今后的诺贝尔奖。杨永诚给出的回答很少,有些他不愿意作答,比如诺贝尔奖的问题。

这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点头说我很有信心,就有些狂妄;如果摇头说不,就有些虚伪……最终他就是抱歉不回答这个问题。专访花了三个多小时,美女记者使尽招数挖掘新闻,就差和他滚床单了。

很快的,专访在新闻网站上、报纸上纷纷刊登。

网站上的就十分详细,还附有杨永诚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帅照一张,再往下就是详尽的报道,能够让非专业读者了解到这门技术,也能够让专业人员往深处考虑他的意思……报道非常成功。

网络上的讨论也有不少,大多数人都是佩服。还有人预言三年内,生理或医学奖铁定是杨永诚,因为他们想不到最近还有什么生物医学技术,能够与这轰轰烈烈的干细胞突破相提并论。

他被提名的消息是保密的。当然如果杨永诚无法夺得,而其他得主又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恐怕诺贝尔奖今后会面临诸多非议。因为在社会群体中,杨永诚因为形象,俘获了一批少数裔崇拜者。

比如华裔、西裔这些,他们自然更关注与自己族裔有关的人物,杨永诚的年轻和杰出,让他备受关注。在西班牙,他频频登上头条,获得空前赞誉,被誉为“西班牙的天才科学家”,“诺贝尔的最大热门”。

美国的少数裔都为他骄傲,作为榜样。能出现这么年轻的天才,打破以往白人大量垄断诺奖的局面,难能可贵。媒体也难得给了他这名非白人赞扬,不光是从学术,还有从个人魅力方面的。

杨永诚已然是近期的风云人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