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三国之军阀 > 第七十八章 迁移人口

第七十八章 迁移人口

莒南作为昌豨的大本营,被他经营数年,城中囤积的大量的物资,经过王豹王凌等人的两日清点,方才得到具体数目。

“主公,这是城中户籍名册,以及物资名册,请主公过目。”原来的莒南县衙大堂上,王凌把清点完的账册书简递到了韩烈手中。

接过一卷圆圆的竹简,韩烈放在面前的案桌上,道:“彦云,看你脸色应该收获不错,不妨跟大家念念。”

“喏。”王凌欣然道:“莒南共有两万一千六百七十一户人家,总人口六万三千五百三十七人。”

“这么多人?”听到王凌的话语,就连素来沉稳的徐晃也忍不住惊呼了起来。

“六万三千人,这可是相当于一个郡的人口了啊。”赵云也是一脸讶异,要知道自从黄巾军叛乱以来,很多郡县的人口已经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

尤其在青州、兖州、豫州等黄巾叛军的重灾之地,可以说是十室九空,就好比韩烈在东莱的掖城统计户口时,全县人口不足一万人,这还是因为东莱地处偏远,受到的波及不是特别大的原因。

同样韩烈率军南下一路,经过东莱数县,大部分的县城人口都不足万人,这也是他一路走来,也不过聚拢三万百姓的原因,若是搁在大汉盛世之时,像中原腹地这样的县城,那座没有几万人口的。

也正是一路走来,所看到的县城人口稀少,所以这会突然看到一座拥有数万人口的县城,大家才会惊讶的原因。

人口无论是对于一个豪族,还是一座县城,或者一个国家,都是根本所在,没有人口,再多耕地都没有用,没有人口,也就意味着没有兵员,没有生产力,没有生产力就不会有粮食,所以在冷兵器时代,人口的繁衍昌盛,也往往是统治者最在乎的东西。

这也是故人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后人,也就意味着香火断绝,一个国家没有子民,自然也就不叫国家了。

面对众人的惊讶表现,王凌忍不住道:“其实这并不奇怪,莒南这几年鲜有战火,加上泰山寇在自己的范围内,统治维护的也颇好,所以周边很多逃难的百姓,都选择到了莒南安家,加上泰山寇四处掠夺的人口,从而造就了这座县城拥有了这么多的人口。”

听王凌这么一解释,众人也是深以为然,韩烈也开口道:“看来泰山寇能够屹立不倒,跟他们治理属地还是有很大关系的,这次若不是昌豨主动进攻,咱们只怕再扩增两万人马也未必能够攻取莒南啊。”

“主公所言甚是。”王凌附和一句,道:“主公,莒南名义上毕竟是琅琊郡属地,我们怕是无法常驻,城中的人口是否全部迁移呢?”

“这还用说,六万人口,足可养活六千士兵,必须迁移走。”典韦立即就表面了自己态度。

韩烈点点头,道“莒南地处泰山群寇的地带,确实不利于坚守,人口迁走这是必然的,不过这么多人口,安置是个大问题,咱们必须妥善安排才行。对了,彦云,你接着说说物资问题。”

“喏。”王凌作揖道:“府库共有粮食一万五千石,兵器甲胄七千件,黄金三千金,铜钱四千万三百万,布匹绢帛若干,价值两千万钱。”

“啥,这么大一座城池,才这点粮食?”听到府库只有一万五千石粮食,众人都有些傻眼了,不过想想这也是正常。

莒南地处山陵地段,土地贫瘠,城中虽然有六万人口,可他们却要养活昌豨的一万两千兵马,这个比率可是相当大的,几乎是平均六个人就要养活一名士兵,若是再富裕地带,还能勉强支撑,在莒南这样的穷山沟,显然是不太可能养活这么兵马的。

这也是昌豨这群泰山寇为何没能秋天都要出去劫掠的原因,因为他们若不再冬天前储备好来年开春的粮食,军队就可能饿肚子;同样这也是他们府库中有钱却没有粮食的原因。

陶谦这一年多来,为了制衡泰山群寇,对东海,下邳,彭城,广陵等地的粮食进行了严格控制,并且任命了丹阳豪强笮融为下邳国相,同时担任四郡转运使,负责把各地的粮草全部收缴上来,以便不让一粒粮食往北方流出。

陶谦这条釜底抽薪,对泰山群寇可谓是起到根本性的制裁,逼迫的他们根本无法增兵不说,还得不停往北方抢掠,从而使得泰山群寇的名声在青州百姓口中也成了盗贼的代名词。

“无妨,粮食问题我去找陶使君解决,徐叔,你和王仁敬立即率部带着东莱的百姓立即前往利城,公明、子龙、你们率部强行对本地的百姓迁移,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一律都押解去利城,这个时候咱们就不讲仁义了,这是原则问题,不容犹豫。”韩烈做出这个决定,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确实需要这些人口,二是眼下的利城,完全可以养活这些人,只要安排妥当,富饶的海州湾,别说养活六万人,就算六十万人也可以塞得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