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北洋 > 第三百九十章 日兰德

第三百九十章 日兰德

在中国地经济改革中对工业地调整是极为有针对性地。相对于中国刚刚起步地民用工业则是采取扶植支持地态度——中国工人工资平均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地阶段。在经济改革之后城市中产阶级和工人阶层地收入明显增长。个人财富增加也促成了民用工业和服务业地发展。

六年多以来中国一直就致力于加强军事工业发展,以此来带动其他工业向前发展,在大战爆发之前这些军事工业无是亏损非常严重的,尤以谭系资本辖下的军事工业最为严重,但是战争爆发后这些亏损与利润相比就算不上什么了。说起来当初谭延在全国进行地军事工业布局反倒成就了这些军事工业所在城市的第三产业繁荣——这些从事军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其待遇远比其他普通工厂中工人要好得多,如果要是放在别的工厂主身上,工厂赔本那肯定是要顺手更加严酷的压榨工人。

中国经济改革相对欧洲战争对世界的影响自然是无法相比地,只有美国人用非常好奇的眼光来观察中国的一举一动,不过很快大西洋上波澜再起,英德这两个缘起于海军装备竞赛而各自走上你死我活对立的国家,在五月十八日日兰德海域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绝后的大海战——日兰德大海战。

尽管论海军实战中国海军首屈一指,从1894年到1905年先后打了三场大规海战,但是在国际上对海军评价最高地还是英国和德国,并没有因为它们在进入蒸汽动力驱动的铁甲舰时代没有参加过任何大规模海战而被低估。英德这两个世界顶尖海军在日兰德海域地碰撞极为震撼人心,双方都动用了其海军的最强阵容——尽管德国地第一级超无畏四艘拜仁级战列舰中有两艘尚为完工,只能以拜仁号和巴登号两艘出战,但是英国人同样也面临巨大的困扰,英国海军地象征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因为前期中国海军干预太平洋事务而拖延了时间,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厌战号两艘战列舰刚刚从印度洋驶往本土,无法赶上这次大海战。

英国皇家海军包括二十八艘战列舰在内的大小一百五十艘战舰和德国二十五艘战列舰在内的一百二十余艘战舰,从十八日下午两点双方前卫舰队相互接触开始一直到转天凌晨三点,双方舰队在日兰德海域厮杀十三个小时之久。如此大规模的海战在海军进入现代化蒸汽铁甲舰时代尚属首次,双方任何一支舰队的规模都远比最近二十年所爆发的大海战全体参战战舰都要多,更因为技术的进步使得战斗场面格外惨烈——尽管英国皇家海军的超无畏战列舰量远比德国公海舰队要多得多,长达十三个小时的战斗中英国有两艘战列舰被当场击沉,反倒是战列巡洋舰做为一种“年轻”的海军装备,在这次海战中损失格外惨重。

双方参战的战列巡洋舰一共十五艘,其中英国九艘德国六艘,但是英国却损失了六艘战列巡洋舰,而德国也损失了三艘——在无畏舰和超无畏舰密度如此之大的战场上,战列巡洋舰虽然拥有非常可观的火力,但是战场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双方战列巡洋舰损失极为惨重。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损失的两艘战列舰阿金库尔号和爱尔兰号因为装甲防护太过薄弱,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击沉。

尤其是英国原本为土耳其建造的阿金库尔号战列舰,这艘拥有十四门十二寸主炮

一生从未曾齐射过的战列舰所在地战列舰第一分舰[公海舰队遭遇开火后第八分钟和第十五分钟,分别被来自对方的过往好和威廉皇太子号两艘战列舰的六发十二寸炮弹命中。令人惊愕的是阿金库尔号战列舰地沉没并非是因为天神帮助德国公海舰队作弊,而是因为几处被中的地方都在水线附近开大洞,船上的管损虽然竭力补救,不过土耳其人在给阿金库尔号装修的时候将本就少得可怜的分隔舱又给拆掉了一部分,使得这艘炮塔数量最多的战列舰就这么非常不光彩的战沉了,船上的管损就算是神仙也没辙。

在日兰德大海战结束之后,英德双方都公开庆祝“胜利”,双方都宣称自己是真正的胜利者——德国公海舰队地炮手们宣称自己打得准,在战斗中击沉英国海军舰艇数量是自己损失的两倍有余,英国海军在这次战斗中被击沉战舰的吨位数破天荒的达到了近二十万吨,而德国公海舰队损失的吨位数也达到了近九万吨的水平。英国虽然在数字上损失惨重,但是想想英国本土舰队投入战斗地舰艇吨位数就达到了令人心惊胆战的一百四十万吨,而德国只不到七十万吨——在双方损失数字上来看,德国公海舰队是赢得了这场战斗,但是战斗过后德国人的主力战舰能够继续航行在大海上保持作战能力的寥寥无几,而英国凭借深厚的实力依旧控制着大西洋的水面。

对于这场规模浩大地海上战斗的结果,英德双方心中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对于公众来说,尤其是协约国的民众,他们认为杰里科浪费了一次全歼或是打废德国公海舰队的机会,而另外一位贝蒂将军虽然表现也不是很好,但是却成了英雄——如果说杰里科和贝蒂之间因为这场战争而使得先前融洽的关系出现了裂痕,那这就是德国人在这次海上战争中一个意外地收获了。。

即便只是战沉了三艘战列巡洋舰,那众多主力战舰受到重创这也不是德国海军所能够接受的结果——在修好这些庞大地主力战舰之前,德国公海舰队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毫无威胁能力,它们还是被关在德国的军港中无所作为。就连舍尔自己也承认,英国海军本土舰队实力强大,一般而言是不会失败地,所以在这场战斗之后,舍尔更加倾向于把德国海军的胜利寄托在潜艇上,他坚决提倡向无限制潜艇战转化。

日兰德大海战对于世界上所有海军强国来说都是极其震撼地,尤其是对于太平洋两岸的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实力强大的中立国而言,尽快的吸取教训运用到自己的海军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中美两国在达成相互谅解的条约之后,通过太平洋海军军事委员会从中调节,使太平洋上中美两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已经降到了最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太平无事,相反从1916年两国宣布的公开造舰计划来看,双方的海军力量依旧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长着。

不过在日兰德海战结束一个半月之后,中国同德国进行了一笔情报交易—日兰德海战对于中国海军的震动是巨大的,同样对中国的情报机构内务部也是如此。英德双方安排的战术基本上就是一模一样,都是以前卫舰队为诱饵后面跟着大舰队,双方都像用前卫舰队微弱的损失将对方引入自己的伏击圈内聚而歼之,这引起了内务部的怀——温基岩不相信世上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海上作战,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在海军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英国几乎就是针对德国来安排的战术,在已经成为身经百战的温基岩眼中怎么都带有一股子诡异的味道。

温基岩对此只是持怀态度,不过他还是对此保持一定的关注,但是他没有想到k机关很快便有了回复——k机关的密码破译机构是k机关的精华,并且因为其特殊的性质无论是谭延还是老k都很自然的将其放在内务部编制之外。“明远电报电话公司”本身没有任何业务,同样也没有客户,如果说有客户的话也只是内务部一家,本来它位于北京的闹市区,后来出于安全的考虑在1910年以后便搬到了谭延在北京房山距离云居寺不远的一处别墅中,在k机关内部被称为“灯塔”。

因为通信问题再加上有德国潜艇的威胁进出英国并不方便,所以“灯塔”破译的时效非常低下,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灯塔”的效率低——无线电电报技术从出现到普及应用一共不过才十七年,谭延做为无线电电报技术的发明人最初是做为捞钱的资本,在建国后就迅速开始组建情报破译机构。“灯塔”及其前身“明远电报电话公司”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无线电技术来窃取情报的机构,至少也算是“老资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