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七百四一章 帝王野心

第一千七百四一章 帝王野心

会否一路由大非川平推至逻些城?

吐蕃军队会否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无怪乎李承乾会产生这样一个念头,君王已然是天下之主,富有四海,但凡有那么一点追求都只会在两件事上较劲,一则“文治”,一则“武功”。大唐立国至今已历三代,高祖皇帝于隋末乱世之中振臂奋起、召集天下英雄定鼎大唐万世不拔之基业,太宗皇帝更是覆灭东西突厥、覆灭薛延陀、覆灭高句

丽、覆灭吐谷浑,灭国无数,贞观盛世矞矞皇皇,堪称文武兼备,距离“千古一帝”仅只一步之遥。李承乾自诩不如那两位,打定主意老老实实经营内政,纵然不能如父祖一般名垂青史、威慑当代,也当如文景二帝那样攒下一份厚重的家底,还要儿孙当中

有惊才绝艳之辈便可凭此立下不世之功业,到时候史书之上对他这位守成之主也定是溢美之词。

可现在忽然让他看到一个契机可以获取不逊于父祖之功勋,那就是覆灭吐蕃。当塞北的薛延陀、漠北的突厥、辽东的高句丽、祁连山之南的吐谷浑这些周边强国一一覆灭、烟消云散,偌大的大唐版图连绵纵横、广袤无垠,若是能将高

原之上的吐蕃也一并覆灭、纳入版图,则大唐可以完成一桩秦皇汉武也不曾达到的壮举——地缘区域之内真正的大一统。

试想一下,当漠北、辽东、西域、吐蕃等等全部归于大唐版图,将是何等恢弘广袤、不可一世?

没有帝王能得当这种诱惑。房俊与李勣对视一眼,当即打断了李承乾的美梦:“陛下,万万不可!此番针对吐蕃之战略,要紧处便是大唐置身事外不下场,如此才能站在局外从容布置,即便吐蕃明知大唐资助扶持噶尔部落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不敢与大唐开战。可一旦大唐亲自下场派遣军队参与,则逼着吐蕃不得不向大唐宣战。吐蕃占据高原

之利,是当下大唐军队难以逾越的天堑,不要被论钦陵眼下所取得的战果所迷惑,换了裴行俭亲自指挥大唐军队,未必能打出这样的战绩。”对于出身于平原的兵卒来说,高原反应不是意志力可以抵消的,随便去高原上走一走都喘不过气,更何况是长途跋涉奋战沙场?

显然长于深宫之内的李承乾并未认知高原反应真正的危害与艰难。李勣也道:“大唐现在无论内政亦或军事都处于一个改革时期,需要全国上下朝野内外不遗余力的配合、参与,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契机,一旦迈过这一步,帝国的国力将成倍暴增,届时区区吐蕃何足道哉?老臣愿亲自提兵攻上高原生擒松赞干布献于陛下御前!可现在一旦被吐蕃拖进一场战争泥沼,将耗费极大之国

力,导致各项革新不得不暂时终止,即便最终覆灭吐蕃亦是得不偿失。”吐蕃的确强大,给予帝国西部边陲带来极大之威胁,不得不陈兵十余万布置在乌鞘岭、河西四镇,耗费无数钱粮辎重,但是与帝国政治、经济、军事的革新

相比,却不值一提。

用房俊的话来说,这叫“迭代”。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外无强敌,军事环境相对稳定,可以专注内政。内部虽然文武相争,但包括刘洎在内都是有识之士,都愿意肃清吏治、发展内政

、提振经济、鼓励商业。

帝国上下都卯着劲儿的想要建立功勋。

最重要是君王贤明且并不强势,这是最好的变革土壤。一般来说弱势的君主大多昏聩、无主见,不能坚持既定的道路不动摇,稍有风吹草动便容易改弦更张,而贤明的君主大多强势,不能容忍臣下“染指”君权,

主见极强,一切以巩固君权为首要。

一旦“迭代”完成,帝国将会一跃登上一个更高层次的水准,对天下各国都是“降维打击”。

与此相比,且忍耐吐蕃十几二十年又有何妨?李承乾是个听劝的,闻言也明白自己是奢望了,但在这两人面前也不掩饰自己的失望,甚至有些推心置腹:“非是朕好大喜功,实在是对于朕来说覆灭吐蕃之功勋实在太过诱人。朕还是储君的时候便遭受天下质疑,虽然平素表现得云淡风轻,可心中还是很在意的。不敢自比高祖、太宗,可总得有一些拿的出手的功勋

让那些人闭嘴吧?朕是皇帝,也是一个普通人,朕也想得到天下臣民之认可啊。”

自登基以来,宫里未曾添进一个美人,是他不好女色吗?当然不是,寻常官员、商贾都向往三妻四妾坐享齐人之福,更何况是他这个皇帝呢?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述求是什么,与美人相比,他更想要一个廉洁、贤明的评价。他太需要得到认可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