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己走,自己走!”两个女孩这才恋恋不舍的把书收起来,自觉走出屋门。
“等等我啊,我换件衣服,咣!”韩雪最后一个,她没出屋,喊了一声就把屋门给关上了。
若干分钟之后,反正那三个女孩都把小说掏出来站着看了,韩雪才不紧不慢的从屋子里出来,身上也换成了牛仔裤和红色的泡泡袖纺绸上衣,胸前还有一个大蝴蝶结。
从新街口去西单非常方便,学校门口就是公交车站,坐上105路无轨电车就可以直达,不过他们没去学校门口坐车,怕被老师和同学看见,就往前走了一段路,到下一站去坐车。
老京城人说起繁华所在,一般会说一句话,叫做“东四西单鼓楼前”,这句话包含了四个地名,东城的东四地区、鼓楼地区、西城的西单地区、还有宣武的前门地区。
鼓楼和前门都是以高大城楼建筑得名的,这个好理解,那东四、西单这个地名啥意思呢?其实也是由建筑物引申而来的,东四的全名应该叫东四牌楼,西单的全名叫西单牌楼,由于京城的内城基本都是对称的,所以还有西四牌楼和东单牌楼这两个地方,位置以京城的中轴线为准,正好相反。
最早的东四、西四叫大市街,后来东四这里盖了四座冲天大牌坊,叫做“思诚坊”、“仁寿坊”、“保大坊”和“明照坊”;西四那边也弄了四个牌楼,起名“金成坊”、“鸣玉坊”、“积庆坊”和“安福坊”,于是老百姓就把这两个地方叫成了东四牌楼、西四牌楼,最后简称,东四、西四。
东单和西单也是一样,它们那儿的牌楼是单个的,就一个,东边的叫“就日”(这名字不知道谁起的,听着就是那么任性),西边的叫“瞻云”,也就是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简称东单、西单。
那啥叫牌楼呢?其实就是一个豪华的大门框,就是一个政绩工程,毛用没有,还白占地方。
西单北大街在清朝的时候,就比较繁华,这里都是一些曲艺、杂耍艺人在表演,最早的京城“八怪”就在这里,因为这里来的人多了,带着也就有了很多买卖家的店铺在这里开张。这条街南起长安街的西单路口,北到西四路口,从南到北,云集了很多大商店、大饭馆、大戏院等等,越往西单路口越密集。
先就是西单十字路口东北角的西单体育场,早年间这里夏天能踢球、冬天能滑冰,后来改成了劝业场,再后来又改成了什么文化广场。这里必须得吐槽一句,文化个毛啊!还不是地产商们变着法的搞商业开,对老百姓有个毛的文化,本来能休闲娱乐的体育场没了,现在就剩下大楼、地下停车场和一个大理石铺地的广场,从哪儿也没看出文化两个字来。
往北走就是大名鼎鼎的亨德利钟表店,当时牛x的进口手表这里最全,您要想修好表,就来这儿吧,老师傅手艺也好,见识也多,绝不会把您的金壳带钻劳力士修成普通上海表的。
紧挨着亨德利的就是一家烟酒店,是当时全京城除了友谊商店之外,研究产品最全的店铺了,名烟名酒都能买到,洪涛没事就往这儿跑,看上年份老的茅台,就花八块多钱给买走,另外还有50支一听的大熊猫烟,据说这都是国家领导人抽的。
再往北,就是玉华台饭庄了,这是一家地道的淮扬风味饭馆,门脸不大,拿手好菜就是“过桥将军”、红袍虾、镇江肴肉、淮扬汤包等等,著名画家张大千专门为此馆作画《春鸭》,饭庄的匾额也是未带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的手笔,算得上是誉满京华了。
过了玉华台饭庄,就是京城两大菜市场之一的西单菜市场,而另一个则在东单路口,叫做崇文门菜市场。每到春节临近的时候,这里的顾客就和买东西不要钱一样,黑压压的一眼望不到头,门口停放的自行车让大风一刮,一倒就是一大片,和多米诺骨牌一样好玩。(未完待续……)
ps:ps:国际卫生组织提醒,短时间内看书超过10000字,最好能休息两小时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