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汉朝在线 > 第二十七章:摇摆中的定都

第二十七章:摇摆中的定都

“洛阳……”

刘邦想不到众人的反对如此坚决。于是在选择定都洛阳还是咸阳一时就摇摆不定起来了。

那首《只有你最摇摆》刘邦唱了无数遍,最终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刘邦决定去问自从楚汉之争结果后就一直避门不出的张良。

数日不见,张良虽然清瘦了许多,但精神依然矍烁,面对刘邦的询问,他是这样说的,他说众臣之所以都反对建都咸阳,是因为洛阳离众大臣的家乡比较近,这是思乡之情的缘故。

听君一席话,堪解百日忧。众臣们原来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才反对迁都的。

刘邦顿时茅塞顿开,大呼:“哦耶,原来如此啊,几乎被众臣所误也。”

于是刘邦立即下令:迁都咸阳。

迁都咸阳还有一个问题是,自从当初项羽到达咸阳后那把大火把阿房宫烧了整整三个月,那里的里宫殿已是一片废墟,得派人去重新修理才能入住啊。

于是乎,后勤部部长萧何又有活干了,修复宫殿的事就交他来办了。

鉴于修复宫殿的工程巨大,时间跨度也长。为了绝了众臣定都洛阳的念头,刘邦当即就决定实行迁都工程,先把首都搬到了离咸阳不远的栎阳。

众臣虽然不愿意,但反对无效后只能乖乖跟着刘邦走了。

他们此时只有一种感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顺便还提一下那个娄敬,他因为进言有功被封为郎中,号奉春君,赐姓刘。

(5)恤民政策

刘邦稳固内部的同时,也为全国千千万万老百姓制定了一系列的“休息政策”。

具体为以下几点:

1、减轻田赋。

考虑到国家刚刚统一,整过战争的洗礼后,老百姓们都要重整家园,再加上暴秦的迅速灭亡的教训在前面,于是乎施行“十五税一”政策,即按十五分一的比例征收田赋。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复员军队。

在我国现代的军队中不是有这样一句话,铁打的营,流水的兵。它很好的形容了士兵们的交替。

既然天下已经定了,刘邦听取张良的建意,把大量的军队解散了,让他们“复员”回家去。这样既然可以稳固汉氏江山(和平年代,兵多了反而是一件坏事),也可以让他们去参加新农村建设。

当然,刘邦也不是无情的人,他不但给这些愿意“复员”的士兵们不菲的RMB补偿,而且还优惠政策。

凡“复员”后愿去关中务农者,免除十二年田赋,去其它地方的,免除六年田赋。(毕竟关中那个荒无人烟之地,没有优惠政策谁会去啊)

3、招抚流亡。

凡以前聚义革命的,各就各位,恢复原来拥有产业和爵位等。

说白了,这条就针对那些地痞流氓出台的政策,让他们没有借口再“胡作非为”。

4、废除奴隶。

凡是以前因饥饿等种种因素沦落风尘,成为奴婢者,一律恢复正常人的身份和地位。

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当时刘邦也想让中国人民都从此站起来。但问题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实行起来却很有难度。最终刘邦还是没有能实现这一承诺,一举开创历史之先河。甚为可惜。

5、鼓励生育。

这类似于现在一些国家鼓励生育是一样的。当时经过战争的洗礼,大汉江山是人们群众的尸骨堆积而成的。急需一批新生力量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因此,鼓励生育顺应形势出台了。

刘邦当时鼓励生育制定的优惠政策是:免徭役一年。(不知道后来中国人口迅速发展,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不是跟刘邦这种鼓励政策有关)

6、限资节流。

凡是朝中封王立侯之人,均以各自的山田和市场租锐收入作为自己的经济主要来源,政府不再发取任何经费。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前提是你在打江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帝已经赏给你大量土地田池了,对你已经够意思了,以后你就好好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自负盈亏。

这样一来可以节省一大笔额外开销,又让这些有功之臣得到了封赏,一举两得。

7、严禁各地政府乱收锐行为。

除了人口锐每人每年六十钱的数额标准来征收外,严禁各地政府再以其它各种借口和理由来征收其它锐。

这一条很好的杜绝了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8、废除极刑。

什么“五马分尸”,什么“清蒸活煮”,什么“万箭穿心”,罪人犯了死罪就直接把他的头砍下来得了,以后不准再用这些残酷的极刑来折磨犯人。

当然,这一项也只是摆设。因为这一条的制定人在后面还是用了这些极刑来对付他手下的功臣。

这就是刘邦出台的“八项恤民”政策。虽然在实行的过展中可能有的条款不是那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不管怎么说,有总比没有好,百姓们也暂时得到了安定,而大汉江山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