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对冉城这样的小城市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城市里,个体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不少人搭上祖国腾飞发展的大势,迅速走上了小康的生活。
安溪这边却没受什么影响,那些东西都只存在于新闻里而已。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脱去。曹爱霞只想好好种田,造个新房子,有了新家,供两个孩子读书。殊不知苏凉毕业是在2007年,那时候的大学生已然贬值的一塌糊涂。
苏沧的觉悟稍微高一点,可也脱不离田地上。不过他至少勇于接受新事物,四个大棚里出产的反季节蔬果,没入市场,直接进了冉城酒店的后厨。
当然是韩旭搭的线,给的价钱较市场上便宜一点,可跟别人家种的青菜萝卜来比,那真的是天价了。
没有去叫卖,连运输都是很早有面包车过来拉走。东苏村上下都很奇怪,也不见苏沧怎么动作,难道他是不准备卖了,直接在大棚里烂掉吗。疑惑的人很多,看在眼里的人也有,但都弄不懂这算怎么回事。明白的人寥寥无几,多半的人揣着这么大一个疑团,终于有人憋不住去问了苏沧,是三姑夫苏腾。
他玉米第二季,还是咬咬牙种了。大棚的价格苏腾思量许久,实在是扛不下来。第二季的状况稍微比第一季好一点,凑热闹的人一半退缩了,市场份额宽裕了不少。可并不意味着竞争就少了,苏腾一时间咬不定下一年种什么好。
暗中观察小舅子,看他弄回来许多桂花苗,都有人那么高,不过枝条实在是细的很。苏腾瞅不明白,东苏村有一段时间流行过种果树,特别是黄桃。也像是玉米这样一下子起来的风势,某一年那黄桃价格贱得不得了,连粮库都没人收。还不像玉米,能晒干了保存,只能成堆堆在一起烂掉。后来附近的村子把黄桃树全砍光了,导致了冉城地界黄桃绝迹。
苏凉对这件事略有耳闻,她心里的想法是,可惜那时候她还没记忆。不然把黄桃收来做成黄桃罐头多好啊,黄桃罐头可贵了,明明成本只有几毛钱。
好吧,从成本会计上来说,什么东西分解开来都只有几毛钱的成本。
回到苏腾身上,他实在是弄不懂苏沧的想法。桂花的市场还没开放出来,苏腾想来想去,还是种稻谷最好。可这一年来浪费在玉米上头,要说后悔,苏腾又不甘心。他挑了个苏沧夫妇在棚里的时间过去,一进去额头上就冒出细密的汗来:“阿沧啊,这里面怎么这么热?”
见是姐夫,苏沧手上的活没停。之前绞出来的洞用了胶带纸沾回去,上面补补修修的痕迹很有点惨不忍睹。
“三姐夫,其实里面的温度也才20几,不过比较保温,所以感觉会暖一点。”苏沧笑,露一口白牙。
苏腾还是第一回来,稀奇地四处打量。他老早就想来了,可心里的那点阴暗的小心思,又抹不开面。这回被村里人说的勾起想法,他目光转到那个修补好的破洞上,问:“这个是怎么弄的?是要换气通风吗?”
听完的曹爱霞忍不住笑,她解释:“这个呀,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给剪的。夜里偷偷的过来,所以苏沧这些日子都睡在大棚这边。”
其实苏腾不关心这些,他看里面种的东西真是好,那植株,那长势,就连大夏天的阳光底下也比不过。
那是一定的,也不看看这些种子几乎都是韩旭从外地零零散散带回来的适合大棚种植的种子,就说苏沧花进去的心血,包括晚上睡在里面的时间,一天20个小时绝对是有的。
不过收获也很不错,苏沧老早就把所有成本收回来了。大酒店,信誉不是盖的,菜钱那都是一天一结的。现场过称,现场给钱。以前他们这种蔬菜基本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买来的价钱先不说,光运费就不菲。本地的蔬菜,各方面的优势都拉开了一大截,从价格和便利程度上。只是另有一个不足,那便是数量上。好在这是金贵的反季节蔬果,冉城消费得起的人也不多。
苏腾来回打量了一下,枝头上根本就没有挂着任何成熟的蔬果,他舔舔有点发干的嘴,问:“阿沧,你种出来的这些菜,也没见你摘出来过。是不是冬天不会结果,像这些茄子和西瓜之类的。”
苏沧拍拍手,仰脸笑:“三姐夫你说啥呢,我不是每天早上都有送走么。就是有点早,天还没亮呢,大家都没起来,我回家还能睡个回笼觉。”
苏腾左眼是不解,右眼是疑惑:“可也没见你出门啊,你怎么送的?”
“他们过来拉走的,我送到那边的路上就行了!”苏沧往水泥路的方向指指。
苏腾很惊讶,嘴张的能放下一个鸡蛋,“也就是说有人来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