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明鹿鼎记 > 【0732 朱由校想惩治韦宝】

【0732 朱由校想惩治韦宝】

韦宝点了点头,官场的规矩他自然懂得,都入仕两三个月了,不懂不是傻吗?不该问的绝对不要问!

人家刘若愚的确已经额外对自己透露了许多太监不该随便透露的信息了。

“多谢刘公公。”韦宝笑着拱手。

“探花郎客气了,咱这就去吧?宫里面催的急。”刘若愚道。

“嗯,请!”韦宝硬着头皮道。

皇宫来招,不得不去,天塌下来也得去,除非不打算在官场混,不打算在大明朝廷底下混了差不多。

韦宝本来以为会是魏忠贤最先找自己的麻烦来着,现在看来,好像最先找自己麻烦的,倒是皇帝。

虽然印象中,韦宝对朱由校并不害怕。

但封建国家的强大君主集权决定了,皇帝即便是一个三岁小孩,说的话都带有无限的权力,皇帝说杀你,当时就杀了。

这还是不免让韦宝觉得紧张。

韦宝到了平台,皇帝未到,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和冯铨已经到了。

韦宝与几位阉党大臣见过礼,见他们都对自己爱理不理,觉得气氛很不对劲。

尤其是四人当中的冯铨对自己的态度似乎格外古怪。

冯铨今年才刚刚三十岁,三十岁便入阁,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韦宝大概能猜到冯铨的心思,他现在才15岁,冯铨30岁,其他大臣则都是六十开外的人,也过不了几年,就得致仕还乡,而只有他们两个人是要长期接触的。

所以,韦宝估计冯铨大概既有很大的敌意,也有一定的想结交的心思,毕竟要长期打交道。

不过,韦宝并没有对冯铨这个人很上心,因为韦宝知道,过两年朱由校一死,阉党就得集体倒台!冯铨虽然没有被杀,却被罢官夺职了。

这些历史上的事情,韦宝虽然知道的不是很详细,但他大概知道一点,加上他的天地会统计署情报系统越来越完善,不敢说对整个大明朝的全部官员施行监控,反正在京的官员,五品以上的级别是有在监控的,辽西、山西、北直隶、河南、山东这些附近地方,五品以上官员的监视网络也建立起来了。

这主要还因为天地会不光政治渗透,天地会对外的旗号是天地商号,还做买卖,做买**较容易将触角延伸到各地去。

天地商号的买卖主要集中在辽西、山西、北直隶、河南、山东这些附近地方,然后是沿海省份,对于内地省份的发展并不细密,只在特别大的重镇安排据点。

万历二十三年,冯铨出生于顺天府涿州。

万历四十一年,冯铨中进士,时年十九岁,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万历四十四年授翰林院检讨。

他与其父冯盛明同朝为官,人称“小冯”或“小冯翰林”。

天启元年,在河南左布政任上的冯盛明由于在后金入侵辽沈之时擅自离任,被河南巡抚张我续弹劾治罪,冯铨上书为父伸冤,称其父乞休在未闻辽警之前,冯盛明遂被判处杖罢,冯铨也随父回籍。

天启四年,魏忠贤到涿州进香,冯铨跪于道旁,哭诉其父被弹劾丢官的经过。当时魏忠贤正在搜罗党羽,随即命冯铨仍以原官起用。从此,他对魏忠贤感恩戴德。

在东林党与阉党斗争最激烈之时,他纵横其间,排击东林党人及其他朝臣。

杨涟上疏举劫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魏忠贤对他恨之入骨,想到联系外廷的大臣来帮助。

冯铨致书魏忠贤之侄魏良卿,转告魏忠贤在外廷的力量可以保证,并教唆魏忠贤“行廷杖,兴大狱”以立威。

天启五年七月,冯铨以谕德兼检讨升少詹事,补经筵讲官。当时有绣像小说《辽东传》刊行,第四十八回专讲冯盛明父子奔逃之事,冯铨怀恨在心,借机谎称此书为熊廷弼夸功而撰写,于明熹宗举行经筵之际呈上,对熊廷弼栽赃诬陷。

这既符合魏忠贤株连东林党人的企图,又发泄其对熊廷弼之私恨。

魏忠贤对冯铨非常器重,便向明熹宗讲述甘罗十二岁拜相之故事,以堵住别人的嘴,免得别人说冯铨过于年轻,不够资格入阁,授冯铨官职。

于是擢冯铨入阁,任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又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短短一年中,年方三十的冯铨即升为朝廷辅臣,成为阉党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被称为“黑头爰立”、“黑头相公”。

在原本的历史中。

顺治元年五月,清军入关,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以书信召冯铨入朝,他接到书信就马上赶到。

多尔衮赐以朝服衣帽及鞍马、银币,命他仍以原衔,进入内三院佐理机务。事隔半月,冯铨等率文武群臣于武英殿向多尔衮上表称贺。他同其他汉官一样,揣测执政者的心意,来迎合多尔衮。

顺治二年六月三日,多尔衮命抚按查明并赡养明代诸王的遗腹子,冯铨等赶忙叩头谢恩,多尔衮说他们不忘旧主,冯铨答曰:“一心可以效忠两位君主,但是对一位君主不能二心啊!”

以明其仕清忠心不二。同年闰六月十二日,冯铨回奏多尔衮论明末党争时说:“诸位大臣的所作所为都瞒不过王爷您啊!”

多尔衮对此深表满意。这一年,授冯铨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

七月,他遭到御史吴达弹劾,引发一场政斗风波。

顺治六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死后,清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气候突变。顺治帝亲政后,满洲贵族的反多尔衮势力执掌朝政。

顺治八年二月,清朝开始审定中央各部汉官,有的被严加惩处,有的则继续供职。这次“甄别”中,第一个被顺治帝点到者就是冯铨。顺治帝列举其被吴达等疏参之罪及其七年内之所为,严斥他“殊失大臣之体”,“著令致仕”。

顺治十年三月二十一日,顺治帝以“冯铨原无显过,且博洽故典,谙练政事,朕方求贤图治,特命起用,以观自新“为由,下谕命吏部通知冯铨迅速赴京。三月二十七日,顺治帝亲临内院召见冯铨,对他很表关切之意。当天傍晚,冯铨等大学士奉召入宫,谈到翰林官贤否时,顺治帝认为只要他亲加考核,文之优劣毕见,即可定其高下。当时陈名夏也在场,而冯铨却别有心计奏曰:“皇上简拔任用贤才之人,不应该仅仅去看他的文章。南人汉官大多文章写的好但是做事不行,满人文章写的不行但是做事效率高。如今科举考试也不能只看文章好就录用了,文章行事都好,才可以任用。”

贬抑南人汉官,正是冯铨真意。而此前被劾之陈名夏、陈之遴均隶籍江浙。顺治帝当即表示赞成冯铨的意见。翌日,冯铨官复原职,任弘文院大学士。这说明冯铨于罢职期间清楚朝廷内部情况。此后,南人汉官屡遭打击,多与冯铨有关。

顺治十二年,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冯铨与大学士洪承畴曾疏请恢复明朝票拟旧制,又与大学士谢升等议定郊社、宗庙乐章。他屡次受诸言官弹劾,期间曾罢官,后复出。

顺治十三年,冯铨以年老加太保致仕,但仍留在清廷以备顾问,其后经奏请皇帝批准回到原籍。

顺治十六年,改内三院为内阁,清廷命其以原衔兼中和殿大学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